• [1]

    高玉. 论清末民初期刊白话文的传承与新变. 学术月刊, 2017, 49(09): 109-110.

  • [2]

    高力克. 反礼教与尊仁学:陈独秀与梁漱溟的孔教观.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78-185.

  • [3]

    余欣. 知识、信仰与政治文化:中古时代东西方关于极光的书写.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76-190.

  • [4]

    宋丙涛, 张庭. 两希合流与殷周之变:东西方分流的历史基因探源. 学术月刊, 2020, 52(3): 54-57.

  • [5]

    孙尚扬.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57-164.

  • [6]

    刘忠. “革命的保卫者”. 学术月刊, 2021, 53(6): 121-136.

  • [7]

    张蕾. “伟大的传统”:《红楼梦》与清末民初小说. 学术月刊, 2019, 51(9): 133-142.

  • [8]

    李平亮. 清末民初新式社团与乡村社会权力格局的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8): 175-186.

  • [9]

    陈灵海. 记忆与遗忘的竞赛:清代律学史中的“箭垛”和“失踪者”. 学术月刊, 2016, 48(11): 150-163.

  • [10]

    刘静. “人格化原则”取消的代价与责任者的观点. 学术月刊, 2023, 55(3): 35-44, 139.

  • [11]

    齐卫平,樊士博. 新使命与新叙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创造. 学术月刊, 2024, 56(2): 21-32.

  • [12]

    高建平. “积淀说”的反思与重释“新感性”. 学术月刊, 2022, 54(3): 183-192.

  • [13]

    韩水法. 作为他者的自身 ——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0-26.

  • [14]

    瞿骏.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 —— 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58-168.

  • [15]

    熊月之. 新群体、新网络与新话语体系的确立—— 以《格致书院课艺》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40-156.

  • [16]

    张康之. 论合作治理中行动者的独立性. 学术月刊, 2017, 49(07): 68-77.

  • [17]

    潘知常.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美学书写. 学术月刊, 2021, 53(6): 195-204.

  • [18]

    杨国强. 清末新政与共和困局(上)——民初中国的两头不到岸. 学术月刊, 2018, 50(01): 5-28.

  • [19]

    杨国强. 清末新政与共和困局(下)—— 民初中国的两头不到岸. 学术月刊, 2018, 50(02): -.

  • [20]

    张仲民. “文以载政”:清末民初的“新名词”论述.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6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