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纪建勋. 中国比较文学的滥觞及其方法论意义. 学术月刊, 2024, 56(1): 164-175.

  • [2]

    ● 黄勇, ○ 王振钰. 用哲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哲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209-216.

  • [3]

    罗长远, 陈智韬. “走出去”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21, 53(1): 63-79.

  • [4]

    柯马丁. 超越本土主义:早期中国研究的方法与伦理.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12-121.

  • [5]

    张志刚, 张洪彬. 重建中国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张志刚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11): 180-184.

  • [6]

    ● 贺桂梅, ○ 李浴洋. 中国视野·当代经验·文学方法. 学术月刊, 2022, 54(12): 202-211.

  • [7]

    赵帅. 《新中国》的创办及其“报政网络”.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73-190.

  • [8]

    魏杰, 汪浩. 当前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学术月刊, 2018, 50(11): 38-44.

  • [9]

    李娜. 基层社会的秩序生产能力—— 从计划性与自发性秩序的关系切入. 学术月刊, 2018, 50(8): 114-124.

  • [10]

    韩水法. 汉语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7): 5-24.

  • [11]

    刘亚秋. 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23-131.

  • [12]

    周天勇.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数理逻辑框架——基于二元体制扭曲差值的分析方法. 学术月刊, 2023, 55(11): 39-51.

  • [13]

    冯渝杰. 汉唐中国的“神剑—王权”叙事及其对日韩越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23, 55(8): 177-192.

  • [14]

    彭明生, 范从来. 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及其深化改革的方向. 学术月刊, 2020, 52(5): 51-61, 50.

  • [15]

    赵京华. 从晚清到五四:亚洲主义在中国的消退及其后果.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21-132.

  • [16]

    邹华. 中国当代美学的八大范畴及其变异. 学术月刊, 2018, 50(8): 140-148.

  • [17]

    陶南颖. 中国涉外法治研究主体性建构的悖论及其超越. 学术月刊, 2023, 55(11): 95-109.

  • [18]

    李天纲. 龙华民对中国宗教本质的论述及其影响.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65-184.

  • [19]

    陈水生.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生产的三重逻辑及其平衡. 学术月刊, 2018, 50(5): 101-110.

  • [20]

    莫兰. 意向性:现象学方法的基础. 学术月刊, 2017, 49(11):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