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学术史、思想史和人物研究—— 罗志田教授访谈
罗志田, 张洪彬
罗志田,男,1952年生,四川乐山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学术史、思想史和外交史。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995)、《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2003)、《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2006)、《近代读书人的思想世界与治学取向》(2009)、《经典淡出之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2013)、《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2014)、《近代中国史学论述》(2015)等。
重建中国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张志刚教授访谈
张志刚, 张洪彬
张志刚,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祖籍山东牟平。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自本科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哲学系、宗教学系博士生导师,宗教学与基督教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组专家,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等;兼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所、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等机构研究员;曾任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1998—1999),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兼职研究员(1999),法兰克福大学DAAD客座教授(2006—2007)等。主要研究领域:宗教学理论、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哲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西哲学与宗教比较研究、当代中国宗教与政策研究等。主要著作:《宗教文化学导论》(1993)、《猫头鹰与上帝的对话——基督教哲学问题举要》(1993)、《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1995)、《理性的彷徨——现代西方哲学理性观比较》(1997)、《宗教学是什么》(2002)、《宗教哲学研究——当代观念、关键环节及其方法论批判》(修订版,2009)、《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合著,2011)、《宗教学前沿问题研究》(2014)等;主编:《宗教研究指要》《跨文化思想者文库》《北京大学宗教学文库》《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世界宗教评论》等。
“神圣”研究三十年——李向平教授访谈
李向平, 张洪彬
李向平,1958 年生于湖南邵东。1989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9—2009年任职于上海大学,2009 年起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宗教社会学、中国信仰问题、城镇化问题与文化变迁、社会组织与公共管理等。著有《祖宗的神灵》《王权与神权》《救世与救心——中国近代佛教复兴思潮研究》《死亡与超越》《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学诠释》《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佛教信仰与社会变迁》《信仰但不认同——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诠释》《中国信仰社会学论稿》《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基督教中国化的社会学研究》《佛耶交往关系的社会学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获上海市、教育部奖励。
追寻历史变迁中的因果与意义—— 杨国强教授访谈
杨国强, 张洪彬
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
张洪彬
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所致,身体观遂与人格化的鬼神或非人格化的宇宙秩序密切相关。因为鬼神或宇宙秩序一般存在道德意义上的善恶区分,所以传统的身体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德属性,应对疾疫的方法中往往也包含了道德修省。然而,晚清输入的卫生学、细菌学说等科学知识认为是细菌导致了疾疫的发生。新解释具有更稳定的可重复性,说服力更强,对传统的鬼神致疫说和邪气致疫说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更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疾疫理解和身体观念。新的疾疫解释是纯粹世俗化的因果关系,人格化的鬼神或非人格化的宇宙秩序不再必要,新的身体观也不再预设神圣存在,也不再具备道德属性。身体观的“绝地天通”,折射出来的是世界的祛魅,也反映出中国思想与信仰传统遭遇现代性挑战而发生的危机。
关键词: 疾疫, 身体观, 世界观, 祛魅,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