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景海峰. 论“以传解经”与“以经解经” —— 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 学术月刊, 2016, 48(06): 5-12.

  • [2]

    杨国荣. 作为规范系统的礼——从经学的现代意义看《仪礼》《周礼》《礼记》. 学术月刊, 2024, 56(2): 33-44.

  • [3]

    吴震. 从儒家经权观的演变看孔子“未可与权”说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6, 48(02): 23-33.

  • [4]

    景海峰. 从经学到经学史. 学术月刊, 2019, 51(11): 5-14.

  • [5]

    徐波.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 学术月刊, 2017, 49(10): 46-54.

  • [6]

    赵四方. 《九经古义》与惠栋汉学思想的形成 —— 以该书撰写过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28-137.

  • [7]

    赵建国. 清季报刊对海权论的传播. 学术月刊, 2023, 55(6): 193-205.

  • [8]

    宁镇疆. 由清华简《芮良夫毖》之“五相”论西周亦“尚贤”及“尚贤”古义. 学术月刊, 2018, 50(6): 121-132.

  • [9]

    俞可平. 从“连坐”看传统中国的群己关系. 学术月刊, 2023, 55(5): 65-82.

  • [10]

    马丝妮, 包刚升. “平衡抗疫”:前奥密克戎时期的新冠疫情防控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4): 78-99.

  • [11]

    王振复. “解空第一”:僧肇《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的美学意蕴.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39-149.

  • [12]

    余露. 清季十年的“世界大势”论与辛亥鼎革的驱动力. 学术月刊, 2024, 56(2): 187-196.

  • [13]

    孙尚扬.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57-164.

  • [14]

    张庆熊. 从“致知疑难”的求解 看牟宗三与熊十力的异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3-23.

  • [15]

    刘婉明. 从“官品”的翻译看严复对中国传统“国家身体”形象的改造.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33-142.

  • [16]

    沈国威. “言文一致”:从词汇看现代汉语的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95-205.

  • [17]

    郜积意. 经学与历学的贯通. 学术月刊, 2020, 52(1): 151-184.

  • [18]

    褚潇白. 以身体书写复仇——论鲁迅《复仇(其二)》对“耶稣受难”的重写. 学术月刊, 2023, 55(9): 152-160.

  • [19]

    周天勇.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数理逻辑框架——基于二元体制扭曲差值的分析方法. 学术月刊, 2023, 55(11): 39-51.

  • [20]

    黄勇.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学术月刊, 2016, 48(01): 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