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菅志翔, 马戎. 人类语言与社会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21-138.

  • [2]

    高玉. 文学语言与当下汉语建设. 学术月刊, 2022, 54(5): 141-150.

  • [3]

    范志泉, 邓晓华, 王传超. 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75-184.

  • [4]

    李蓉. 罗兰·巴特与“第三代诗”的语言实践. 学术月刊, 2020, 52(10): 130-140.

  • [5]

    夏国军. 美国哲学整体论思潮的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分形. 学术月刊, 2021, 53(10): 45-59.

  • [6]

    菅志翔,马戎. 中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 学术月刊, 2023, 55(8): 123-144.

  • [7]

    田澍. 明朝迁都北京与多民族国家治理.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45-157.

  • [8]

    李扬. 语言·文学·历史.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3-175.

  • [9]

    周光俊. 民族国家共同体演进中的族群权利:边界及其治理. 学术月刊, 2020, 52(9): 84-94.

  • [10]

    钱力成. 记忆研究: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32-139.

  • [11]

    张凤阳. 现代性研究的“语言方案”. 学术月刊, 2018, 50(12): 52-63.

  • [12]

    韩元. 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红色经典抗战小说及改编影视剧中的妇女与民族国家. 学术月刊, 2019, 51(4): 139-148, 173.

  • [13]

    张曙光. 制度的语言(哲学)分析——读韦森教授著《语言与制序》. 学术月刊, 2016, 48(02): 56-65.

  • [14]

    陈引驰, 陈思和, 黄维樑, 郜元宝. 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问题(笔 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31-139.

  • [15]

    王丛阳. 作为文化与方法的文学语言.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76-179.

  • [16]

    苏剑. 语言扶贫的理论逻辑、经验支持与实现路径. 学术月刊, 2020, 52(9): 67-73.

  • [17]

    陈建华.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4-124.

  • [18]

    徐英瑾. 汉语言说者如何切入当代西方知识论.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6-29.

  • [19]

    张静. 本维尼斯特语言学思想对罗兰·巴特“写作”主题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22, 54(9): 171-182.

  • [20]

    褚潇白. 论作为语言事件的“中国基督教跨文化现象”. 学术月刊, 2018, 50(6): 8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