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莫兰. 意向性:现象学方法的基础. 学术月刊, 2017, 49(11): 5-30.

  • [2]

    杨春时.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1.

  • [3]

    高松. 从动物到AI——对意义理解诸形态的现象学考察.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5-27.

  • [4]

    何浩平. 现象意识的现象学进路及其整合. 学术月刊, 2023, 55(11): 28-38.

  • [5]

    王锺陵.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文学观及其剧作.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16-127.

  • [6]

    陈群志. 詹姆士的时间哲学及其现象学效应. 学术月刊, 2016, 48(04): 29-39.

  • [7]

    仲霞. 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时空结构差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2-16.

  • [8]

    陈亚军. 实用主义的现象学意蕴. 学术月刊, 2020, 52(1): 27-31.

  • [9]

    倪梁康. 现象学的数学哲学与现象学的模态逻辑——从胡塞尔与贝克尔的思想关联来看.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1-27.

  • [10]

    尹兆坤. 现象学形而上学的第三种可能——舍勒现象学的实在问题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8-37.

  • [11]

    韩水法.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 “先验性” 与 “超验性”. 学术月刊, 2021, 53(2): 13-35.

  • [12]

    王世鹏.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与自我悖论新解. 学术月刊, 2020, 52(2): 20-29, 19.

  • [13]

    陈治国. 现象学视域下友爱的多重地位及其演变. 学术月刊, 2020, 52(6): 29-43.

  • [14]

    杨大春. 现代性进程中人的有限性问题——基于法国现象学的视角. 学术月刊, 2024, 56(1): 24-32.

  • [15]

    杨大春. 从心性现象学到物性现象学. 学术月刊, 2022, 54(1): 25-33.

  • [16]

    毛宣国. “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7-25.

  • [17]

    杨乃乔.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学术月刊, 2023, 55(3): 162-176.

  • [18]

    王晓升. 阿多诺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内在批判. 学术月刊, 2017, 49(07): 25-34.

  • [19]

    黄涛. 走出激情的重围——德国观念论思想家对近代自然权利学说的批判. 学术月刊, 2017, 49(03): 91-101.

  • [20]

    王庆节. 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是“哲学人类学”吗?. 学术月刊, 2019, 51(8):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