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振忠. 18世纪唐通事眼中的中日贸易与长崎社会. 学术月刊, 2022, 54(5): 183-205.

  • [2]

    段世磊. 20世纪初德国哲学在日本的影响 —— 以和辻哲郎人间学的伦理学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30-36.

  • [3]

    刘永华. 排日账与19 世纪徽州乡村社会研究—— 兼谈明清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史料.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28-141.

  • [4]

    李世众. 穿梭于红尘佛国:清初地方合作者的道德困境及其解脱——以李象坤之《匊庵集选》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51-163.

  • [5]

    张侃. “闽揽”与明中后期入澳闽商的“污名化”现象. 学术月刊, 2022, 54(3): 201-210.

  • [6]

    王晴佳,杨力. 情感史研究的跨学科实践——以日本情感史发展为例的讨论. 学术月刊, 2023, 55(6): 169-179.

  • [7]

    刘锋杰, 赵言领.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01-110.

  • [8]

    程丽红. “言语”文化兴起与清末社会之变—— 以口语传播为中心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59-169.

  • [9]

    黄纯艳. 中国古代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与书写——以唐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75-184.

  • [10]

    于海兵. 革命青年的修身与自治 ——以《袁玉冰日记》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72-184.

  • [11]

    李庆新. 地方主导与制度转型——明中后期海外贸易管理体制演变及其区域特色. 学术月刊, 2016, 48(01): 21-30.

  • [12]

    孔元. 帝国−封建和主权国家的知识转型:以欧洲法学史为中心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0, 52(3): 96-106.

  • [13]

    戴海斌. 近卫笃麿与19、20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49-163.

  • [14]

    赵四方. 《九经古义》与惠栋汉学思想的形成 —— 以该书撰写过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28-137.

  • [15]

    张仲民.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 —— 以刘师培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43-157.

  • [16]

    熊月之. 新群体、新网络与新话语体系的确立—— 以《格致书院课艺》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40-156.

  • [17]

    张一楠. 民初京师戏园的非政治性“抗争”——以1913—1919年间戏园违章现象为中心的探讨. 学术月刊, 2016, 48(02): 155-168.

  • [18]

    吴震. 作为良知伦理学的“知行合一”论 ——以“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4-24.

  • [19]

    张幼文, 周琢. 中国贸易竞争力的真实结构——以要素收益原理进行的测算. 学术月刊, 2016, 48(02): 46-55.

  • [20]

    张春满, 郭苏建. 政党中心主义中西比较:21世纪的大分流. 学术月刊, 2023, 55(3): 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