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公共安全视角下深度伪造风险的概念模型与生成机理

詹国彬 陈逸凡

引用本文: 詹国彬, 陈逸凡. 公共安全视角下深度伪造风险的概念模型与生成机理[J]. 学术月刊, 2025, 57(8): 82-94. shu
Citation:  ZHAN Guobin,  CHEN Yifan. Conceptual Model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Deepfake Ris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unded Theory[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8): 82-94. shu

公共安全视角下深度伪造风险的概念模型与生成机理

    作者简介: 詹国彬,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江苏南京 211815);陈逸凡,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1815)。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赋能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及其实现路径研究”(21AGL032)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D0

Conceptual Model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Deepfake Ris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unded Theory

  • CLC number: D0

  • 摘要: 数字时代背景下,深度伪造技术如同魅影般在网络空间肆意游荡,凭借其以假乱真的特性对公共治理的真实性、透明度以及公信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研究发现,深度伪造风险的生成是一个多机制协同作用的动态过程:技术资本化是起点,驱动深度伪造技术的快速商业化应用;资本权力化助推深度伪造技术异化为社会操控工具,通过制造虚假信息影响公众认知;风险催化机制因技术低门槛和平台算法操控而加剧传播;正反馈机制导致虚假内容在传播中不断自我强化;最终借助风险传导机制形成跨领域、多层次的危害放大效应。为此,应从法律规制、政策监管、制度规范、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等维度入手,构建一个复合性的风险治理框架,以规范和推动深度伪造技术在公共治理领域的合法应用与有序发展。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130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公共安全视角下深度伪造风险的概念模型与生成机理

    作者简介:詹国彬,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江苏南京 211815);陈逸凡,南京审计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 211815)。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赋能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及其实现路径研究”(21AGL03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数字时代背景下,深度伪造技术如同魅影般在网络空间肆意游荡,凭借其以假乱真的特性对公共治理的真实性、透明度以及公信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研究发现,深度伪造风险的生成是一个多机制协同作用的动态过程:技术资本化是起点,驱动深度伪造技术的快速商业化应用;资本权力化助推深度伪造技术异化为社会操控工具,通过制造虚假信息影响公众认知;风险催化机制因技术低门槛和平台算法操控而加剧传播;正反馈机制导致虚假内容在传播中不断自我强化;最终借助风险传导机制形成跨领域、多层次的危害放大效应。为此,应从法律规制、政策监管、制度规范、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等维度入手,构建一个复合性的风险治理框架,以规范和推动深度伪造技术在公共治理领域的合法应用与有序发展。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