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需求侧产业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李晓华 张作祥

引用本文: 李晓华, 张作祥. 需求侧产业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学术月刊, 2025, 57(9): 63-75,89. shu
Citation:  LI Xiaohua,  ZHANG Zuoxiang. Demand-Side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Tak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as an Example[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9): 63-75,89. shu

需求侧产业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作者简介: 李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 100006),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张作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2488)。
  •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 "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研究"(2024YZDJ005)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F12

Demand-Side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Tak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as an Example

  • CLC number: F12

  • 摘要: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产业链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产业竞争的焦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能动性和活力,也离不开产业政策的作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巨大成功,产业政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壮大过程,可以揭示需求侧产业政策通过信号释放、场景创造、需求引致、市场竞争等机制,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的作用。不同于传统产业政策主要从供给侧发力,需求侧产业政策主要作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用户,解决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早期存在的不确定性高、风险大、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等问题。需求侧产业政策成功发挥作用需要避免对具体技术的选择,根据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提高适时调整支持力度和政策工具,并与供给侧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协调配合。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需要重视需求侧产业政策的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需求侧产业政策体系。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8
  • HTML全文浏览量:  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需求侧产业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作者简介:李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 100006),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张作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京 102488)。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 "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研究"(2024YZDJ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产业链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产业竞争的焦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能动性和活力,也离不开产业政策的作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巨大成功,产业政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壮大过程,可以揭示需求侧产业政策通过信号释放、场景创造、需求引致、市场竞争等机制,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的作用。不同于传统产业政策主要从供给侧发力,需求侧产业政策主要作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用户,解决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早期存在的不确定性高、风险大、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等问题。需求侧产业政策成功发挥作用需要避免对具体技术的选择,根据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提高适时调整支持力度和政策工具,并与供给侧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协调配合。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需要重视需求侧产业政策的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需求侧产业政策体系。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