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晚清到五四:亚洲主义在中国的消退及其后果

赵京华

引用本文: 赵京华. 从晚清到五四:亚洲主义在中国的消退及其后果[J].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21-132.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5): 121-132. shu

从晚清到五四:亚洲主义在中国的消退及其后果

  • 摘要: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国曾出现过一次不大不小的讨论“大亚细亚主义”的热潮,其中李大钊所倡导的以殖民地解放、民族自决和世界主义为主旨的“新亚细亚主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随着后来中国人亚洲意识的消退,作为区域合作思想资源的这场讨论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本文试图穿越历史烟云,追溯和勾稽近代以来中国“亚洲主义”思考的来龙去脉,分析其消失的原因及后果,并尝试思考21世纪东亚区域合作的可能性问题,为构筑全新的区域主义思想提供历史参照。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8
  • 文章访问数:  4129
  • HTML全文浏览量:  18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晚清到五四:亚洲主义在中国的消退及其后果

摘要: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国曾出现过一次不大不小的讨论“大亚细亚主义”的热潮,其中李大钊所倡导的以殖民地解放、民族自决和世界主义为主旨的“新亚细亚主义”,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随着后来中国人亚洲意识的消退,作为区域合作思想资源的这场讨论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本文试图穿越历史烟云,追溯和勾稽近代以来中国“亚洲主义”思考的来龙去脉,分析其消失的原因及后果,并尝试思考21世纪东亚区域合作的可能性问题,为构筑全新的区域主义思想提供历史参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