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儒法之间的刑罚根据论:清律窃盗罚则的古今之维

谢晶

引用本文: 谢晶. 儒法之间的刑罚根据论:清律窃盗罚则的古今之维[J]. 学术月刊, 2019, 51(8): 106-121. shu
Citation:  Jing XIE. Grounds of Criminal Penalt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The Ancient,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Dimensions of Penalty for Theft in the Qing Code[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8): 106-121. shu

儒法之间的刑罚根据论:清律窃盗罚则的古今之维

    作者简介: 谢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49) ;
  • 中图分类号: P9

Grounds of Criminal Penalt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The Ancient,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Dimensions of Penalty for Theft in the Qing Code

  • Available Online: 2019-08-01

    CLC number: P9

  • 摘要: 来自西方的现代刑法学有关刑罚根据的理论主要有报应刑论、预防刑论与并合主义三种。对我国传统时代法制影响最为深刻的儒法两家也对相关问题有所探讨,并均可被归入“并合主义”一派,亦即同时认可刑罚的报应、威慑与教育矫正的作用,承认刑罚乃对罪行之报应,将预防犯罪作为刑罚的目的。但对于预防犯罪的手段,法家强调刑罚的威慑作用而儒家更看重其教育矫正的一面,且法家认为预防犯罪仅靠刑罚一端即足矣,而儒家则倡导兼采礼、乐、刑、政之综合效用。儒法两家共同形塑了我国数千年传统法制的发展脉络,由清代窃盗罚则展现的传统刑罚根据论亦在儒法各异的理念之间激荡、徘徊、演进。我国当代的法学及制度均来自西方,传统时代的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儒家更高程度的“并合主义”和法家的重刑主义,可作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成为当代的有益补充。
  • 表 1   

    不得财 笞五十
    一两以下 杖六十
    一两以上,至一十两 杖七十
    二十两 杖八十
    三十两 杖九十
    四十两 杖一百
    五十两 杖六十,徒一年
    六十两 杖七十,徒一年半
    七十两 杖八十,徒二年
    八十两 杖九十,徒二年半
    九十两 杖一百,徒三年
    一百两 杖一百,流二千里
    一百一十两 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
    一百二十两 杖一百,流三千里
    一百二十两以上 绞(监候)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情节(仅保留数额 处罚
    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下载: 导出CSV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1
  • 文章访问数:  8421
  • HTML全文浏览量:  873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8-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儒法之间的刑罚根据论:清律窃盗罚则的古今之维

    作者简介:谢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49)

摘要: 来自西方的现代刑法学有关刑罚根据的理论主要有报应刑论、预防刑论与并合主义三种。对我国传统时代法制影响最为深刻的儒法两家也对相关问题有所探讨,并均可被归入“并合主义”一派,亦即同时认可刑罚的报应、威慑与教育矫正的作用,承认刑罚乃对罪行之报应,将预防犯罪作为刑罚的目的。但对于预防犯罪的手段,法家强调刑罚的威慑作用而儒家更看重其教育矫正的一面,且法家认为预防犯罪仅靠刑罚一端即足矣,而儒家则倡导兼采礼、乐、刑、政之综合效用。儒法两家共同形塑了我国数千年传统法制的发展脉络,由清代窃盗罚则展现的传统刑罚根据论亦在儒法各异的理念之间激荡、徘徊、演进。我国当代的法学及制度均来自西方,传统时代的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儒家更高程度的“并合主义”和法家的重刑主义,可作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成为当代的有益补充。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2)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