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桑兵
.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
[2]
瞿骏
.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 —— 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58-168.
-
[3]
徐佳贵
.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2, 54(6): 192-208.
-
[4]
桑兵
. 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 学术月刊,
2024, 56(3): 196-211.
-
[5]
桑兵
. 胡适与国民党的“新文化运动”之争. 学术月刊,
2025, 57(2): 195-216.
-
[6]
齐卫平,樊士博
. 新使命与新叙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创造. 学术月刊,
2024, 56(2): 21-32.
-
[7]
韩水法
. 作为他者的自身 ——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0-26.
-
[8]
何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
[9]
陈建华
.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4-124.
-
[10]
王春光
. 乡村非就业收入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可能图景.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28-140.
-
[11]
陈伟
. 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学术月刊,
2019, 51(8): 122-131.
-
[12]
[英]蒂莫西·威廉姆森①
. 哲学及其未来. 学术月刊,
2021, 53(7): 14-21.
-
[13]
付建舟
.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三种图像模式. 学术月刊,
2021, 53(7): 168-178.
-
[14]
俞晓霞
. 跨文化视野中的性别协商——中国现代文人与伍尔夫女性主义. 学术月刊,
2024, 56(5): 179-187.
-
[15]
李培林
. 从文化、文明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 学术月刊,
2025, 57(1): 126-131.
-
[16]
王云
, 张畇彬
. 社会偏好理论:争议与未来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6): 72-86.
-
[17]
王波
. 分业:“五四”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21, 53(10): 205-216.
-
[18]
张仲民
.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58-173.
-
[19]
庞中英
. 全球治理研究的未来:比较和反思. 学术月刊,
2020, 52(12): 57-67.
-
[20]
孙周兴
.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学术月刊,
2019, 51(6):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