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重建“信德”:从“信”的观念史出发的考察

高瑞泉

引用本文: 高瑞泉. 重建“信德”:从“信”的观念史出发的考察[J]. 学术月刊, 2017, 49(07): 5-17.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7): 5-17. shu

重建“信德”:从“信”的观念史出发的考察

  • 摘要: 信德丧失是现代道德危机的重要表征,重建“信德”既有现实的迫切性又有实践和观念的复杂性。从传统文化开掘重建“信德”的基础,可以集中于儒家经典中“信”的观念史分析。古代儒家“信”的观念,包含了多向度的意蕴:“信”是一项重要的个人美德;作为个人美德,“信”主要体现为处理朋友一伦的品德,但因为必须服从“孝悌”的原则,所以在家族伦理中处于边缘的地位;“信”作为一项个人德性,既有存在论的意义,又有工具的意义——尤其在政治活动之中;在政治实践中,“信”具有“权”与“经”的两面性;孔子以后,由于“诚”或“诚信”概念的阐发,“信”观念之形而上学凸显为理论的重心。在实践哲学的视阈中,后儒对“信”的具体德目缺乏详明的讨论。因此,重建“信德”、对“信”的传统观念作创造性转化,需要综合处理好“信”之四项:主要通过稳定的法律制度与风俗内化结合的途径建立“信用”;以广泛的“信用”为基础,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任”度,使“信”从单纯的私德扩充为公德;面向“信任”可以挂搭的“信念”世界,有待于 建设合理的价值体系,实现社会团结;正视信念的超越向度“信仰”对于道德建设的意义,同时也扩充论辩的合理性来解决不同信念或信仰之间的紧张。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3559
  • HTML全文浏览量:  22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重建“信德”:从“信”的观念史出发的考察

摘要: 信德丧失是现代道德危机的重要表征,重建“信德”既有现实的迫切性又有实践和观念的复杂性。从传统文化开掘重建“信德”的基础,可以集中于儒家经典中“信”的观念史分析。古代儒家“信”的观念,包含了多向度的意蕴:“信”是一项重要的个人美德;作为个人美德,“信”主要体现为处理朋友一伦的品德,但因为必须服从“孝悌”的原则,所以在家族伦理中处于边缘的地位;“信”作为一项个人德性,既有存在论的意义,又有工具的意义——尤其在政治活动之中;在政治实践中,“信”具有“权”与“经”的两面性;孔子以后,由于“诚”或“诚信”概念的阐发,“信”观念之形而上学凸显为理论的重心。在实践哲学的视阈中,后儒对“信”的具体德目缺乏详明的讨论。因此,重建“信德”、对“信”的传统观念作创造性转化,需要综合处理好“信”之四项:主要通过稳定的法律制度与风俗内化结合的途径建立“信用”;以广泛的“信用”为基础,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任”度,使“信”从单纯的私德扩充为公德;面向“信任”可以挂搭的“信念”世界,有待于 建设合理的价值体系,实现社会团结;正视信念的超越向度“信仰”对于道德建设的意义,同时也扩充论辩的合理性来解决不同信念或信仰之间的紧张。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