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论朱光潜“有思想的美学”

夏中义

引用本文: 夏中义. 论朱光潜“有思想的美学”[J].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22-13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12): 122-133. shu

论朱光潜“有思想的美学”

  • 摘要: 说朱光潜最后问世的《美学拾穗集》是“有思想的美学”,其实是说这本书不仅是作者晚年的标志性成果(具学科性),更是考辨它是有功于当初“思想解放”运动的珍贵文献(具公共性)。它有两大标志。一是“方法论转向”,即明言须将中国美学原理研究的思维准则,从对《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反映论”的迷思中出走,而转向《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该书所蕴含的那个文化人类学框架(又谓“实践论”)更适合解释美在人类史的生成。这是从美学方法论角度楔入,而在 “马列主义”的反映论与源自马克思理论原型的实践论之间,划了一道无可避讳的界限,这极具公共性。二是“共同美破题”,以及为此破题而构建的关于“人性(人类一般)、人道(族群特殊)、人情(艺术个别)”的三维人学逻辑,对于召唤且驱动“人道主义回潮”为主流的第二波“思想解放”,有深意在焉。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3653
  • HTML全文浏览量:  27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朱光潜“有思想的美学”

摘要: 说朱光潜最后问世的《美学拾穗集》是“有思想的美学”,其实是说这本书不仅是作者晚年的标志性成果(具学科性),更是考辨它是有功于当初“思想解放”运动的珍贵文献(具公共性)。它有两大标志。一是“方法论转向”,即明言须将中国美学原理研究的思维准则,从对《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反映论”的迷思中出走,而转向《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该书所蕴含的那个文化人类学框架(又谓“实践论”)更适合解释美在人类史的生成。这是从美学方法论角度楔入,而在 “马列主义”的反映论与源自马克思理论原型的实践论之间,划了一道无可避讳的界限,这极具公共性。二是“共同美破题”,以及为此破题而构建的关于“人性(人类一般)、人道(族群特殊)、人情(艺术个别)”的三维人学逻辑,对于召唤且驱动“人道主义回潮”为主流的第二波“思想解放”,有深意在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