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孙尚扬
. 文化激进主义者与新儒家对基督教道德的吸收 —— 以陈独秀和贺麟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57-164.
-
[2]
李世众
. 穿梭于红尘佛国:清初地方合作者的道德困境及其解脱——以李象坤之《匊庵集选》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3): 151-163.
-
[3]
郑宗义
. 再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学术月刊,
2018, 50(8): 5-19.
-
[4]
刘锋杰
, 赵言领
.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01-110.
-
[5]
蒋德海
. 论作为道德基础的社会正义. 学术月刊,
2022, 54(12): 81-92.
-
[6]
黄勇
.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抑或动力之知?. 学术月刊,
2016, 48(01): 49-66.
-
[7]
张仲民
.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 —— 以刘师培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43-157.
-
[8]
孙小玲
. 道德分歧与建构主义的实践理性观. 学术月刊,
2022, 54(11): 30-37, 83.
-
[9]
叶岸滔
. 道德增强:伦理困境与自然主义思考. 学术月刊,
2017, 49(03): 40-47.
-
[10]
丁为祥
. 从“得君行道”到“觉民行道”—— 阳明“良知学”对道德理性的落实与推进. 学术月刊,
2017, 49(05): 31-39.
-
[11]
张会永
. 康德的两种道德目的概念 ——兼论一种康德式后果主义的可能性. 学术月刊,
2018, 50(6): 22-31.
-
[12]
杨松
. 道德动机的来源. 学术月刊,
2020, 52(7): 24-32.
-
[13]
吴震
. 作为良知伦理学的“知行合一”论 ——以“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4-24.
-
[14]
吴震
. 王阳明的良知学系统建构. 学术月刊,
2021, 53(1): 11-22.
-
[15]
焦建华,李梦青
. 华商跨国网络与近代厦门城市发展——以闽南侨批网络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89-197.
-
[16]
程丽红
. “言语”文化兴起与清末社会之变—— 以口语传播为中心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59-169.
-
[17]
黄纯艳
. 中国古代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与书写——以唐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75-184.
-
[18]
尹成波
. 子孙“自置财产权”研究——以律令和判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44-156.
-
[19]
于海兵
. 革命青年的修身与自治 ——以《袁玉冰日记》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72-184.
-
[20]
刘梁剑
. 一种基于心气论的道德哲学:王夫之的孟子学及其当代意蕴. 学术月刊,
2016, 48(07):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