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力”与“理”之间:欧战语境下中国“科学”概念的道德困境与意义转向

张帆

引用本文: 张帆. “力”与“理”之间:欧战语境下中国“科学”概念的道德困境与意义转向[J].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09-122.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7): 109-122. shu

“力”与“理”之间:欧战语境下中国“科学”概念的道德困境与意义转向

  • 摘要: 1914年欧战爆发,将附着于“科学”概念之上的竞争之“力”与生存之“理”的矛盾同时呈现,国人陷入道德困境,各种调适思想应运而生。警惕“力”者,视“科学”为物质主义,主张调和中西文明;崇尚“力”者,尊“科学”为竞争哲学,倾向唯意志论;留美学生另辟蹊径,输入整体性“科学”概念,强调科学精神与方法的超功利主义的本体价值,规避道德陷阱推介现代科学,但“科学”概念却逐渐泛化为信仰。中国的“科学”概念事实上突破了科学技术的学术范畴,多维度地向政治思想领域延伸,以表达国人投身社会变革所着意的方式。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3766
  • HTML全文浏览量:  14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力”与“理”之间:欧战语境下中国“科学”概念的道德困境与意义转向

摘要: 1914年欧战爆发,将附着于“科学”概念之上的竞争之“力”与生存之“理”的矛盾同时呈现,国人陷入道德困境,各种调适思想应运而生。警惕“力”者,视“科学”为物质主义,主张调和中西文明;崇尚“力”者,尊“科学”为竞争哲学,倾向唯意志论;留美学生另辟蹊径,输入整体性“科学”概念,强调科学精神与方法的超功利主义的本体价值,规避道德陷阱推介现代科学,但“科学”概念却逐渐泛化为信仰。中国的“科学”概念事实上突破了科学技术的学术范畴,多维度地向政治思想领域延伸,以表达国人投身社会变革所着意的方式。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