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

王振复

引用本文: 王振复. 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J]. 学术月刊, 2024, 56(1): 141-154. shu
Citation:  WANG Zhenfu. Logical Structure of Category System in Chinese Aesthetics[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 141-154. shu

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

    作者简介: 王振复,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上海200234)。
  • 中图分类号: B83

Logical Structure of Category System in Chinese Aesthetics

  • CLC number: B83

  • 摘要: 中国美学具有独特的范畴体系。作为中国文化所特有且与审美相联系的一种知识结构,它是一个动态四维的逻辑网络。此即:一个逻辑原点:无极;二重哲学本体:绝对之无的本在性无极,与相对之无的次在性太极的对应结合,以无极为“一级本体”、太极为“二级本体”;三大人文支柱:历史哲学意义的“道”、文化意义的“气”与审美现象意义的“象”的三者相和;四为基层建构:由“道、气、象”三者构成其各自所统摄的范畴群落及其相融。中国美学范畴体系,具有有序而深邃的思性诗性化、诗性思性化的人文特点,渗溶着中华文化所特具的生命意识。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638
  • HTML全文浏览量:  132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

    作者简介:王振复,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上海200234)。

摘要: 中国美学具有独特的范畴体系。作为中国文化所特有且与审美相联系的一种知识结构,它是一个动态四维的逻辑网络。此即:一个逻辑原点:无极;二重哲学本体:绝对之无的本在性无极,与相对之无的次在性太极的对应结合,以无极为“一级本体”、太极为“二级本体”;三大人文支柱:历史哲学意义的“道”、文化意义的“气”与审美现象意义的“象”的三者相和;四为基层建构:由“道、气、象”三者构成其各自所统摄的范畴群落及其相融。中国美学范畴体系,具有有序而深邃的思性诗性化、诗性思性化的人文特点,渗溶着中华文化所特具的生命意识。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