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

徐波

引用本文: 徐波.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J]. 学术月刊, 2017, 49(10): 46-54.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10): 46-54. shu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

  • 摘要: 传统经典常以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做比喻来阐发思想,孟子用“水之就下”来比喻人性之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孟子“水喻”并不完美,在宋代理学对诸如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做具体区分后,经过程颢、朱熹以及胡宏的多次修正,“水喻”的喻体有一个从“水之就下”,到“水之清浊”,再到“清水盐水”的变化。这一过程正是宋代理学从自身的学说出发,通过微调“水喻”的喻体,进而对孟子性善论进行补充和修正的过程。在这一系列植根于经典的不断创新中,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性善论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发展向度,而“水喻”的变迁正是儒学在融合与创新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 的一个缩影。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3659
  • HTML全文浏览量:  34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以“水喻”之解读看儒家性善论的多种面向

摘要: 传统经典常以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事物做比喻来阐发思想,孟子用“水之就下”来比喻人性之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孟子“水喻”并不完美,在宋代理学对诸如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做具体区分后,经过程颢、朱熹以及胡宏的多次修正,“水喻”的喻体有一个从“水之就下”,到“水之清浊”,再到“清水盐水”的变化。这一过程正是宋代理学从自身的学说出发,通过微调“水喻”的喻体,进而对孟子性善论进行补充和修正的过程。在这一系列植根于经典的不断创新中,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性善论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发展向度,而“水喻”的变迁正是儒学在融合与创新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 的一个缩影。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