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构建“亚洲电影”:1957年亚洲电影周与新中国的电影节外交

胡楠

引用本文: 胡楠. 构建“亚洲电影”:1957年亚洲电影周与新中国的电影节外交[J]. 学术月刊, 2024, 56(12): 137-146. shu
Citation:  HU Nan. The Making of “Asian Cinema”: The 1957 Asian Film Week and China’s Film Festival Diplomacy[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2): 137-146. shu

构建“亚洲电影”:1957年亚洲电影周与新中国的电影节外交

    作者简介: 胡楠,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上海 200433)。;
  • 基金项目: 本文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YJ20220068)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受到德国教育部跨国文化研究项目“Worldmaking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A Dialogue with China从全球视阈看世界的建构:对话中国”研究资助

  • 中图分类号: G1

The Making of “Asian Cinema”: The 1957 Asian Film Week and China’s Film Festival Diplomacy

  • CLC number: G1

  • 摘要: 1957年中国举办的亚洲电影周,在万隆会议后中国面向亚非世界的文化外交事业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不仅初步建立了亚洲内部的电影生产、传播网络,促进了超越冷战分隔的电影交流,借此召唤基于反殖民经验的亚洲共同体,还积极建构、推广反殖民主义电影的概念与美学,在电影理论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同时,电影周也在组织形式方面进行了诸多实验,强调各国影业的平等交流与百花齐放,探索建立多元亚洲主体的新模式。通过构建以合作为基础、以亚洲认同为内涵的“亚洲电影”,这一活动不仅推动了亚非团结事业的发展,也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三世界电影理论问题的先声。
    1. [1]

      赵京华 . 从晚清到五四:亚洲主义在中国的消退及其后果.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21-132.

    2. [2]

      冯建勇 . 边疆治理“外交化”. 学术月刊, 2023, 55(2): 186-198.

    3. [3]

      陈周旺 . 全方位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体系与制度选择. 学术月刊, 2020, 52(2): 68-75.

    4. [4]

      生安锋 . 后理论时代的后殖民诗学. 学术月刊, 2022, 54(4): 155-163.

    5. [5]

      苏晓冰 . 良知、感应与万物一体:论王阳明的道德奠基. 学术月刊, 2024, 56(7): 22-29.

    6. [6]

      王刚 . “严熊书札”的节钞与刊布问题发微. 学术月刊, 2022, 54(5): 206-216.

    7. [7]

      杨瑞 . “历史与文明:3−10世纪的中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学术月刊, 2019, 51(7): 181-184.

    8. [8]

      周雪光 竹影 . 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周雪光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24, 56(9): 212-216.

    9. [9]

      文贵良 .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洲国的日语殖民问题.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37-144.

    10. [10]

      侯中军 . 1945年中苏谈判前国民政府围绕雅尔塔密约的外交交涉. 学术月刊, 2021, 53(4): 205-216.

    11. [11]

      王凤才 . 再谈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从“系统—生活世界”二阶社会构想出发. 学术月刊, 2024, 56(8): 5-13.

    12. [12]

      易承志 . 协商民主、国家建设与国家治理. 学术月刊, 2016, 48(03): 66-79.

    13. [13]

      茅海建 . 论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20-144.

    14. [14]

      陈柏峰 . 村务民主治理的类型与机制. 学术月刊, 2018, 50(8): 93-103.

    15. [15]

      何家丞 . 民主理论研究的转向与启示. 学术月刊, 2020, 52(11): 87-94.

    16. [16]

      周武,张洪彬 . 绘制更为通贯整体的学术地图—— 周武研究员访谈. 学术月刊, 2018, 50(6): 178-184.

    17. [17]

      杨博 . 由清华简郑国史料重拟两周之际编年. 学术月刊, 2021, 53(8): 187-194.

    18. [18]

      袁一丹 . 丧乱纪事与幽暗意识——周氏兄弟阅读史的交集. 学术月刊, 2024, 56(9): 167-177.

    19. [19]

      朱晓江 . 蔷薇梦碎:“情感—文学”共同体的破裂——周氏兄弟失和再考察. 学术月刊, 2024, 56(9): 153-166.

    20. [20]

      周业安王一子 . 致力于推动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周业安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78-18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120
  • HTML全文浏览量:  3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构建“亚洲电影”:1957年亚洲电影周与新中国的电影节外交

    作者简介:胡楠,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上海 200433)。
基金项目:  本文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YJ20220068)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受到德国教育部跨国文化研究项目“Worldmaking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A Dialogue with China从全球视阈看世界的建构:对话中国”研究资助

摘要: 1957年中国举办的亚洲电影周,在万隆会议后中国面向亚非世界的文化外交事业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不仅初步建立了亚洲内部的电影生产、传播网络,促进了超越冷战分隔的电影交流,借此召唤基于反殖民经验的亚洲共同体,还积极建构、推广反殖民主义电影的概念与美学,在电影理论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同时,电影周也在组织形式方面进行了诸多实验,强调各国影业的平等交流与百花齐放,探索建立多元亚洲主体的新模式。通过构建以合作为基础、以亚洲认同为内涵的“亚洲电影”,这一活动不仅推动了亚非团结事业的发展,也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三世界电影理论问题的先声。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