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律贵诛心:清代盗律及实践中的“主观恶性”

谢晶

引用本文: 谢晶. 律贵诛心:清代盗律及实践中的“主观恶性”[J]. 学术月刊, 2021, 53(4): 118-128. shu
Citation:  Jing XIE. The Law Lays Importance on Criminal’s Motive: The “Subjective Evil” in Law of Theft and Its Practice in Qing Dynasty[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4): 118-128. shu

律贵诛心:清代盗律及实践中的“主观恶性”

    作者简介: 谢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49) ;
  • 中图分类号: D9

The Law Lays Importance on Criminal’s Motive: The “Subjective Evil” in Law of Theft and Its Practice in Qing Dynasty

  • Available Online: 2021-04-20

    CLC number: D9

  • 摘要: 古今中外刑事法制均会同时关注犯罪的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自西方的现代刑法学强调判断犯罪应遵循“先客观后主观”的顺序,清代的盗律及实践亦大致如此,罪责及刑罚的有无及大小,首先由行为造成的客观侵害(或可能侵害)的有无及大小决定,再根据行为人主观恶性的有无及大小最终确定。只是相较而言,清律更加重视主观恶性因素,良善动机之下行盗可成为免除刑罚的条件,缺乏期待可能性亦即被迫行盗是阻却或减轻罪责的理由,而体现出较大主观恶性的盗行为则是重点打击、加重处罚的对象。“律贵诛心”,盗律条文及实践对主观恶性的关注,是为了从根本上止盗、禁盗,做到“虽赏之不窃”。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1
  • 文章访问数:  1469
  • HTML全文浏览量:  274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4-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律贵诛心:清代盗律及实践中的“主观恶性”

    作者简介:谢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49)

摘要: 古今中外刑事法制均会同时关注犯罪的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自西方的现代刑法学强调判断犯罪应遵循“先客观后主观”的顺序,清代的盗律及实践亦大致如此,罪责及刑罚的有无及大小,首先由行为造成的客观侵害(或可能侵害)的有无及大小决定,再根据行为人主观恶性的有无及大小最终确定。只是相较而言,清律更加重视主观恶性因素,良善动机之下行盗可成为免除刑罚的条件,缺乏期待可能性亦即被迫行盗是阻却或减轻罪责的理由,而体现出较大主观恶性的盗行为则是重点打击、加重处罚的对象。“律贵诛心”,盗律条文及实践对主观恶性的关注,是为了从根本上止盗、禁盗,做到“虽赏之不窃”。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