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新中国刑释人员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

吴鹏森

引用本文: 吴鹏森. 新中国刑释人员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J]. 学术月刊, 2016, 48(07): 99-108.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7): 99-108. shu

新中国刑释人员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

  • 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才有了比较系统的刑释人员社会政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刑释政策的基本走向是在“留”“放”之间进行选择与平衡,从20世纪50年代的“多留少放”、60年代的“四留四不留”到“文革”后期的“分类放留”,莫不如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刑释政策的基本思路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在全面社会安置的基础上,力求将安置与帮教相结合,通过就业安置、思想帮教、生活保障和权利保护四根支柱,建构中国特色的刑释政策体系。中国刑释政策六十多年的历史演变表明,其“给出路”的核心内容始终未变,但制定刑释政策的基本理念经历了从国家维稳本位向个人权利本位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刑释政策从人治轨道向法治轨道转换的进步历程。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3799
  • HTML全文浏览量:  183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新中国刑释人员社会政策的历史演变

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才有了比较系统的刑释人员社会政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刑释政策的基本走向是在“留”“放”之间进行选择与平衡,从20世纪50年代的“多留少放”、60年代的“四留四不留”到“文革”后期的“分类放留”,莫不如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刑释政策的基本思路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在全面社会安置的基础上,力求将安置与帮教相结合,通过就业安置、思想帮教、生活保障和权利保护四根支柱,建构中国特色的刑释政策体系。中国刑释政策六十多年的历史演变表明,其“给出路”的核心内容始终未变,但制定刑释政策的基本理念经历了从国家维稳本位向个人权利本位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刑释政策从人治轨道向法治轨道转换的进步历程。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