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

张琦

引用本文: 张琦.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J]. 学术月刊, 2025, 57(7): 67-78. shu
Citation:  ZHANG Qi.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n Classical Economics from the Debates on Poor Laws[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7): 67-78. shu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

    作者简介: 张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城市群空间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 100836)。
  •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 "当代经济学与中华经济思想文明传承创新关系研究"(2023YZD058)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F09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n Classical Economics from the Debates on Poor Laws

  • CLC number: F09

  • 摘要: 所谓公平观,是指体现了一定程度"结果平等"的经济资源的分配。19世纪对《济贫法》的讨论,是古典经济学公平观的主要表现方面之一。亚当·斯密率先改变了对穷人的看法,主张人因贫穷本身就有权得到一定的物质资源。进入19世纪,运行了200年的《旧济贫法》的弊端愈加凸显。马尔萨斯根据其人口原理对济贫法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济贫法会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穷人,最终将社会拖入普遍贫穷的深渊。李嘉图赞同马尔萨斯的观点,运用其工资理论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同样主张废除济贫法。西尼尔在济贫法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1834年《新济贫法》出台的重要推手之一。与马尔萨斯不同,西尼尔认为生育率是内生的,经济发展本身就会抑制人口增长,他反对《旧济贫法》的理由是认为它会摧毁生产而非人口过剩。古典经济学对《济贫法》的讨论,是经济学史上第一次"公平与效率"之争,且已经触及后来公共选择学派的核心命题即"税费-服务"之间的关联性。群体公平和代际公平问题,亦可追溯至古典经济学的《济贫法》之争。
    1. [1]

      罗必良 . 利维坦:从农业到人工智能——技术政治经济学及其对人类文明存续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25, 57(7): 52-66.

    2. [2]

      黄伟王旸陈钊 . 平等与效率的兼顾——《慈善法》的激励与分配效应. 学术月刊, 2025, 57(7): 79-9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5
  • HTML全文浏览量:  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

    作者简介:张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家城市群空间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 100836)。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 "当代经济学与中华经济思想文明传承创新关系研究"(2023YZD058)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所谓公平观,是指体现了一定程度"结果平等"的经济资源的分配。19世纪对《济贫法》的讨论,是古典经济学公平观的主要表现方面之一。亚当·斯密率先改变了对穷人的看法,主张人因贫穷本身就有权得到一定的物质资源。进入19世纪,运行了200年的《旧济贫法》的弊端愈加凸显。马尔萨斯根据其人口原理对济贫法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济贫法会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穷人,最终将社会拖入普遍贫穷的深渊。李嘉图赞同马尔萨斯的观点,运用其工资理论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同样主张废除济贫法。西尼尔在济贫法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1834年《新济贫法》出台的重要推手之一。与马尔萨斯不同,西尼尔认为生育率是内生的,经济发展本身就会抑制人口增长,他反对《旧济贫法》的理由是认为它会摧毁生产而非人口过剩。古典经济学对《济贫法》的讨论,是经济学史上第一次"公平与效率"之争,且已经触及后来公共选择学派的核心命题即"税费-服务"之间的关联性。群体公平和代际公平问题,亦可追溯至古典经济学的《济贫法》之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