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罗伯特·白英跨文化叙事中的重庆风景

汪云霞

引用本文: 汪云霞. 罗伯特·白英跨文化叙事中的重庆风景[J]. 学术月刊, 2024, 56(12): 147-158. shu
Citation:  WANG Yunxia. The Landscape of Chongqing in Robert Payne’s Crosscultural Narratives[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2): 147-158. shu

罗伯特·白英跨文化叙事中的重庆风景

    作者简介: 汪云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上海200240)。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罗伯特·白英跨文化叙事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8BZW152)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I206

The Landscape of Chongqing in Robert Payne’s Crosscultural Narratives

  •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作家罗伯特·白英以亲历者和见证者身份,通过日记、游记、回忆录和小说等多种文体形式向西方世界展现战时重庆风景、建构中国形象。白英笔下的风景由一系列浸润着情感和经验、承载着理性和反思、暗示着秩序和方向的文化符号所构成。作为战争观察者,白英将“大轰炸”“澡堂”和“鸦片”这三种意象符号糅合在一起,不仅描绘了令人震撼的战时黑暗风景,还构建了有别于其他西方来华作家的风景边框。作为都市漫游者,从城市边缘到中心,从个体到人群,白英通过“印象式细节”和“描述性细节”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聚焦于“江河”和“坍塌的城楼”两种意象,以及银行、俱乐部、茶馆、公交车等城市特定空间中的“人群”和“人群中的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互激荡的现代都市风景。白英擅长从重庆的山水自然中发现恒常性的地方风景,并将山水自然与宗教文化、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创造出“神圣风景”,还通过“感官的综合”发掘日常生活的诗性风景。“岩石”既是白英创造的重庆象征物,又是其城市书写的隐喻。他所构建的多维度立体化的重庆风景超越了时间性和地方性,而成为永恒的中国风景乃至人类风景的象征。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301
  • HTML全文浏览量:  5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罗伯特·白英跨文化叙事中的重庆风景

    作者简介:汪云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上海200240)。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罗伯特·白英跨文化叙事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8BZW15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作家罗伯特·白英以亲历者和见证者身份,通过日记、游记、回忆录和小说等多种文体形式向西方世界展现战时重庆风景、建构中国形象。白英笔下的风景由一系列浸润着情感和经验、承载着理性和反思、暗示着秩序和方向的文化符号所构成。作为战争观察者,白英将“大轰炸”“澡堂”和“鸦片”这三种意象符号糅合在一起,不仅描绘了令人震撼的战时黑暗风景,还构建了有别于其他西方来华作家的风景边框。作为都市漫游者,从城市边缘到中心,从个体到人群,白英通过“印象式细节”和“描述性细节”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聚焦于“江河”和“坍塌的城楼”两种意象,以及银行、俱乐部、茶馆、公交车等城市特定空间中的“人群”和“人群中的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互激荡的现代都市风景。白英擅长从重庆的山水自然中发现恒常性的地方风景,并将山水自然与宗教文化、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创造出“神圣风景”,还通过“感官的综合”发掘日常生活的诗性风景。“岩石”既是白英创造的重庆象征物,又是其城市书写的隐喻。他所构建的多维度立体化的重庆风景超越了时间性和地方性,而成为永恒的中国风景乃至人类风景的象征。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