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陶赋雯
. 历史罪证的“记忆场”:军歌与日本的战争记忆. 学术月刊,
2024, 56(2): 175-186.
-
[2]
于树军
. “边缘”境地的别样风景.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57-167.
-
[3]
代迅
. 走向荒野:风景的历史及其美学表达. 学术月刊,
2022, 54(6): 156-166.
-
[4]
王博
. 欧洲近代早期战争权学说中的商业理由. 学术月刊,
2020, 52(12): 97-111.
-
[5]
张剑波
, 桑玉成
. 战争与国家形成的学术史探析. 学术月刊,
2022, 54(7): 93-106.
-
[6]
桑兵
. 抗日战争的持久战要多久. 学术月刊,
2021, 53(1): 197-216.
-
[7]
夏晓虹
, 陆胤
. 打开多扇窗口,眺望晚清风景——夏晓虹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2): 179-184.
-
[8]
刘碧波
, 李一达
. 从教派之争到文化战争—— 美国政教分离的宪法实践. 学术月刊,
2017, 49(01): 92-103.
-
[9]
胡洁
. 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口述史的多维建构.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40-146.
-
[10]
陶赋雯
. “军舰岛”的国家记忆生产与政治. 学术月刊,
2021, 53(3): 170-180.
-
[11]
刘亚秋
. 从口述到文字: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 学术月刊,
2023, 55(6): 125-139.
-
[12]
陶小军
, 王菡薇
. 六朝画家与群体社会记忆的嬗变. 学术月刊,
2023, 55(4): 159-169.
-
[13]
陈灵海
. 记忆与遗忘的竞赛:清代律学史中的“箭垛”和“失踪者”. 学术月刊,
2016, 48(11): 150-163.
-
[14]
游欢孙
. 明清至民国宿松地方家族的始迁祖记忆.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29-134.
-
[15]
周武
. 张元济赴日访书与民族记忆的修复. 学术月刊,
2018, 50(6): 146-165.
-
[16]
钱力成
. 记忆研究: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32-139.
-
[17]
周晓虹
. 集体记忆: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 学术月刊,
2022, 54(3): 151-161.
-
[18]
夏中义
. 论知青叙事的两种文学记忆—— 兼及陶东风的文化批评伦理. 学术月刊,
2018, 50(9): 121-130.
-
[19]
金进
. 海外华人社群的分化与维新文人的文学记忆.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3-141.
-
[20]
张蕴艳
. 《故事新编》手稿的时间意识及对记忆研究的启示.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4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