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抗战歌词:文学与音乐共生的诗体特征

王泽龙 薛雅心

引用本文: 王泽龙, 薛雅心. 抗战歌词:文学与音乐共生的诗体特征[J]. 学术月刊, 2025, 57(2): 165-175. shu
Citation:  WANG Zelong,  XUE Yaxin. Anti-Japanese War Lyrics: The Poetic Styl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existence of Literature and Music[J]. Academic Monthly, 2025, 57(2): 165-175. shu

抗战歌词:文学与音乐共生的诗体特征

    作者简介: 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武汉 430079);薛雅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9)。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I206

Anti-Japanese War Lyrics: The Poetic Styl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existence of Literature and Music

  •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抗战歌词是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一种朗吟的诗体,它采用适宜政治动员的呼告语体,通过呼语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常用祈使句唤起军民的行动力量,广泛使用凸显乐感的嗟叹词类,增强接受群体的感性体验。音乐家为自由体、歌谣体、新格律体配以适宜吟唱的声韵,使歌词兼具“说的声音”与“歌的声音”。抗战歌词突出音乐律动,强调韵脚和谐;采用实词与虚词搭配突出轻重音,使朗诵节奏与歌唱韵律相互契合。朗吟的抗战歌词是文学与音乐的共生,是战争时代诗人与音乐家共同探索的一份现代诗歌美学遗产,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694
  • HTML全文浏览量:  11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抗战歌词:文学与音乐共生的诗体特征

    作者简介: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武汉 430079);薛雅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9)。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抗战歌词是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一种朗吟的诗体,它采用适宜政治动员的呼告语体,通过呼语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常用祈使句唤起军民的行动力量,广泛使用凸显乐感的嗟叹词类,增强接受群体的感性体验。音乐家为自由体、歌谣体、新格律体配以适宜吟唱的声韵,使歌词兼具“说的声音”与“歌的声音”。抗战歌词突出音乐律动,强调韵脚和谐;采用实词与虚词搭配突出轻重音,使朗诵节奏与歌唱韵律相互契合。朗吟的抗战歌词是文学与音乐的共生,是战争时代诗人与音乐家共同探索的一份现代诗歌美学遗产,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