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涛甫
. 人工智能推动舆论生态转型及其治理进路. 学术月刊,
2024, 56(2): 149-157.
-
[2]
何大安
. 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与文化. 学术月刊,
2024, 56(11): 53-65.
-
[3]
田国强 潘娜
. 人工智能大潮下财经学科改革与转型应对. 学术月刊,
2024, 56(7): 58-70.
-
[4]
何玉长
, 方坤
.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理论阐释. 学术月刊,
2018, 50(5): 56-67.
-
[5]
南星
. 人工智能体有自由意志吗. 学术月刊,
2021, 53(1): 35-47.
-
[6]
. 人工智能与文艺观念变革(专题讨论). 学术月刊,
2020, 52(8): 5-5.
-
[7]
谷鹏飞
. 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 学术月刊,
2023, 55(6): 150-159.
-
[8]
倪梁康
. 意识现象学与当代人工智能(专题讨论)“纯意识”研究及其“困难问题”与“容易问题”. 学术月刊,
2023, 55(11): 5-14.
-
[9]
秦蓁
. 相知与定名:人工智能(AI)时代的图像、文献与历史. 学术月刊,
2017, 49(12): 48-51.
-
[10]
王峰
. 挑战“创造性”: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算法. 学术月刊,
2020, 52(8): 27-36.
-
[11]
董直庆
, 谭玉松
, 赵贺
. 人工智能技术会诱致产业逆向梯度转移吗. 学术月刊,
2022, 54(8): 55-66.
-
[12]
洪永淼,史九领
. 人工智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4, 56(1): 43-59.
-
[13]
周嘉昕
. “批判经济学”与“实践哲学”. 学术月刊,
2019, 51(3): 17-25.
-
[14]
李友梅
, 耿敬
.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 学术月刊,
2020, 52(6): 5-16.
-
[15]
朱人求
. 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学术月刊,
2016, 48(09): 38-48.
-
[16]
单小曦
. 超人类文化视野中的智媒生产. 学术月刊,
2020, 52(8): 15-26.
-
[17]
杨一纯,张春泥,孙 妍
. 儒家的文化范式——基于中美跨文化比较视角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4, 56(3): 143-154.
-
[18]
吴越菲
, 文军
. 新流动范式:当代移民研究的理论转型及其论争. 学术月刊,
2016, 48(07): 79-88.
-
[19]
包刚升
. 范式的转型:政治科学研究与学术期刊的使命.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7-19.
-
[20]
李友梅
. 新公共性与中国转型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 学术月刊,
2024, 56(2):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