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荣山
. 究天人之际:康有为的纠结与普遍性的两难——从费孝通出发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5, 57(2): 132-142.
-
[2]
胡安宁
. “家”“国”同此差序——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4, 56(12): 112-127.
-
[3]
马胜强
, 吴群芳
.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的结构转型—— 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视域. 学术月刊,
2016, 48(08): 71-80.
-
[4]
刘志阳
, 王陆峰
. 中国社会企业的生成逻辑. 学术月刊,
2019, 51(10): 82-91.
-
[5]
甘绍平
. 隐私的层级结构与伦理向度. 学术月刊,
2022, 54(12): 5-14.
-
[6]
刘作翔
. 构建法治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多元规范和多元秩序的共存共治. 学术月刊,
2020, 52(5): 102-112.
-
[7]
李友梅
, 耿敬
.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 学术月刊,
2020, 52(6): 5-16.
-
[8]
姚泽麟
. 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伦理:概念源流与中国现实. 学术月刊,
2024, 56(1): 127-140.
-
[9]
岳经纶
, 方珂
. 从“社会身份本位”到“人类需要本位”:中国社会政策的范式演进. 学术月刊,
2019, 51(2): 68-77.
-
[10]
吴婷
. “关系” 与 “结构”:《曼彻斯特笔记》中的“生产话语”. 学术月刊,
2022, 54(6): 24-29.
-
[11]
张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有序扩张的内在逻辑与形成机制. 学术月刊,
2022, 54(10): 33-42.
-
[12]
肖瑛
. 非历史无创新——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5-16.
-
[13]
谢立中
. 两种“中国社会(学)理论”及其再审视. 学术月刊,
2023, 55(9): 102-112.
-
[14]
侯利文 李欢 何雪松
. 县域:中国社会工作理论范式构建的新空间. 学术月刊,
2024, 56(8): 113-125.
-
[15]
沈国明
.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回溯和进路. 学术月刊,
2022, 54(9): 96-110.
-
[16]
嵇欣
, 黄晓春
, 许亚敏
. 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的视角转换与新启示. 学术月刊,
2022, 54(6): 125-137, 191.
-
[17]
范晓光
. 中国社会学人的“本土化”意识与知识生产. 学术月刊,
2024, 56(1): 115-126.
-
[18]
赵鼎新
. 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的误区——兼谈中国社会科学的困境. 学术月刊,
2024, 56(12): 200-210.
-
[19]
孟庆延
. 从政治思想史到社会思潮史: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可能路径. 学术月刊,
2024, 56(10): 138-147.
-
[20]
俞可平
. 从“连坐”看传统中国的群己关系. 学术月刊,
2023, 55(5): 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