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社会偏好理论:争议与未来发展

王云 张畇彬

引用本文: 王云, 张畇彬. 社会偏好理论:争议与未来发展[J]. 学术月刊, 2021, 53(6): 72-86. shu
Citation:  Yun WANG, Yunbin ZHANG. Social Preference Theory: Controversy and Future Development[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6): 72-86. shu

社会偏好理论:争议与未来发展

    作者简介: 王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 ;张畇彬,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 ;
  • 中图分类号: F09

Social Preference Theory: Controvers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 Available Online: 2021-06-21

    CLC number: F09

  • 摘要: 社会偏好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释经济学实验中观察到的非自利行为,通过拓展微观分析的效用最大化框架以包含公平、互惠、利他、差异厌恶等因素而发展出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近年来,行为经济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对已有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团队认同、社会文化背景、生理和心理特征等因素对于社会偏好的影响亦被纳入分析框架。与此同时,桑塔费学派的经济学家从族群进化和制度演进的角度,认为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利他、合作和互惠能够作为一种维系种群生存的制度得以演进和存续,继而成为一种稳定的社会规范。社会偏好理论的进展也在近十年间对劳动经济学、财政学、宏观经济学乃至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实证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解释更广泛的社会互动关系中的合作与互利行为提供了实用的工具,也为经济学家合理干预微观个体的选择与合作、改进政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5
  • 文章访问数:  2399
  • HTML全文浏览量:  51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6-2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社会偏好理论:争议与未来发展

    作者简介:王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
    作者简介:张畇彬,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

摘要: 社会偏好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释经济学实验中观察到的非自利行为,通过拓展微观分析的效用最大化框架以包含公平、互惠、利他、差异厌恶等因素而发展出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近年来,行为经济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对已有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团队认同、社会文化背景、生理和心理特征等因素对于社会偏好的影响亦被纳入分析框架。与此同时,桑塔费学派的经济学家从族群进化和制度演进的角度,认为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利他、合作和互惠能够作为一种维系种群生存的制度得以演进和存续,继而成为一种稳定的社会规范。社会偏好理论的进展也在近十年间对劳动经济学、财政学、宏观经济学乃至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实证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解释更广泛的社会互动关系中的合作与互利行为提供了实用的工具,也为经济学家合理干预微观个体的选择与合作、改进政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