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态与知识话语

冯建勇

引用本文: 冯建勇. 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态与知识话语[J]. 学术月刊, 2017, 49(02): 5-12.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2): 5-12. shu

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态与知识话语

  • 摘要: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超越性,对于中国而言,前近代王朝国家“天下主义”的疆域观维系中国历史疆域形态的解释,尊重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无疑更具历史合理性。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3150
  • HTML全文浏览量:  15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态与知识话语

摘要: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超越性,对于中国而言,前近代王朝国家“天下主义”的疆域观维系中国历史疆域形态的解释,尊重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无疑更具历史合理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