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全球化变局下中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2000—2022年

袁志刚 张南 葛劲峰

引用本文: 袁志刚 张南 葛劲峰. 全球化变局下中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2000—2022年[J]. 学术月刊, 2024, 56(9): 39-52. shu
Citation:  YUAN Zhigang. China’s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under the Variation of Globalization:2000—2022[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9): 39-52. shu

全球化变局下中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2000—2022年

    作者简介: 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200433);张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葛劲峰,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201306)。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研究”(71933001)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F41

China’s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under the Variation of Globalization:2000—2022

  • CLC number: F41

  • 摘要: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迅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产业不断升级,“世界工厂”的地位日渐形成。但是自2006年起,中国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争端升级,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使全球产业链的连续性面临考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使全球产业链的安全性面临挑战。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全球产业链朝着“在岸”“近岸”和“友岸”方向被重新布局。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将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这些变化无疑会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制造产业如何转移和升级是两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结合劳动力工资、国际和国内地区性贸易流、全球关税水平、发明专利授权等多维度的数据,对中国2000—2022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进行全面回顾,得出的研究结论显示:(1)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不构成推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在国际上暂时也不存在能够大规模吸收中国产业转移的国家;(2)构成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韧性的外因是自金融危机时期以来全球化进程的相对停滞,内因是中国内陆地区依据比较优势资源重新配置带来的内部产业转移;(3)中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及其背后的技术进步和应用上发展迅速,但是存在地区发展差异和过度依赖外需和产业政策的问题。因此,坚持持续扩大开放和利用好产业政策以平衡地区间产业结构转型和应对外需冲击,是未来中国贸易政策和产业规划制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5
  • 文章访问数:  941
  • HTML全文浏览量:  35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全球化变局下中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2000—2022年

    作者简介: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200433);张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葛劲峰,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201306)。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研究”(71933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迅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产业不断升级,“世界工厂”的地位日渐形成。但是自2006年起,中国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争端升级,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使全球产业链的连续性面临考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使全球产业链的安全性面临挑战。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全球产业链朝着“在岸”“近岸”和“友岸”方向被重新布局。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将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这些变化无疑会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制造产业如何转移和升级是两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结合劳动力工资、国际和国内地区性贸易流、全球关税水平、发明专利授权等多维度的数据,对中国2000—2022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进行全面回顾,得出的研究结论显示:(1)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不构成推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在国际上暂时也不存在能够大规模吸收中国产业转移的国家;(2)构成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韧性的外因是自金融危机时期以来全球化进程的相对停滞,内因是中国内陆地区依据比较优势资源重新配置带来的内部产业转移;(3)中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及其背后的技术进步和应用上发展迅速,但是存在地区发展差异和过度依赖外需和产业政策的问题。因此,坚持持续扩大开放和利用好产业政策以平衡地区间产业结构转型和应对外需冲击,是未来中国贸易政策和产业规划制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