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桑兵

引用本文: 桑兵.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J].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shu
Citation:  Bing SANG. New Youth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5): 163-184. shu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作者简介: 桑兵,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浙江杭州 310028) ;
  • 中图分类号: K25

New Youth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 Available Online: 2020-05-01

    CLC number: K25

  • 摘要: 既往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都以《新青年》为发端和动因,实则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由国民党、江苏教育会联手发动,以延续五四风潮冲击段祺瑞和安福系的未竟之业,用文化运动的形式推动国民革命的社会运动。《新青年》同人中,除陈独秀、李大钊予以呼应鼓吹外,胡适明确表示不赞成,甚至认为使得新思潮运动变质,其余成员也不以群众性的社会政治运动为然,文字言论几乎没有响应,行动也相当疏离隔膜。只是在反击章士钊和学衡派的攻击时,对新文化运动有所辩护。不过,新文化运动思想上的确受《新青年》的影响,并将新思潮扩展到全国和社会各界,舆论又将《新青年》同人视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顺序,变成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倒置叙述,掩盖了《新青年》内部分歧所体现的近代中国两种不同趋新取径的矛盾冲突。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5
  • 文章访问数:  4961
  • HTML全文浏览量:  195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05-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作者简介:桑兵,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浙江杭州 310028)

摘要: 既往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都以《新青年》为发端和动因,实则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由国民党、江苏教育会联手发动,以延续五四风潮冲击段祺瑞和安福系的未竟之业,用文化运动的形式推动国民革命的社会运动。《新青年》同人中,除陈独秀、李大钊予以呼应鼓吹外,胡适明确表示不赞成,甚至认为使得新思潮运动变质,其余成员也不以群众性的社会政治运动为然,文字言论几乎没有响应,行动也相当疏离隔膜。只是在反击章士钊和学衡派的攻击时,对新文化运动有所辩护。不过,新文化运动思想上的确受《新青年》的影响,并将新思潮扩展到全国和社会各界,舆论又将《新青年》同人视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顺序,变成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倒置叙述,掩盖了《新青年》内部分歧所体现的近代中国两种不同趋新取径的矛盾冲突。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