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

陈波

引用本文: 陈波.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J].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57-17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7): 157-173. shu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

  • 摘要: 1585年欧洲文献中出现族性地理概念China proper(中国本部);因华夷秩序观的影响,江户时代日语文献中一直没有族性地理思想;同期日文中称呼中国时“支那”的用法增多,且意义逐渐转变,至明治维新,受西方文献的影响,始有支那本部等译法,日本学者逐渐展布相关概念和分类体系,对以前所持的华夷秩序观进行转换,继续建构日本中心主义的同时,对中国诸部重新分类,并逐渐突出“支那本部”即为“支那”的观念。这为日本扩张主义者利用,成为其分裂中国的指导观念。“支那本部”概念与中国历史和现实不符,所以中国学者或批判、改造或抛弃这一概念。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9
  • 文章访问数:  4664
  • HTML全文浏览量:  416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日本明治时代的中国本部概念

摘要: 1585年欧洲文献中出现族性地理概念China proper(中国本部);因华夷秩序观的影响,江户时代日语文献中一直没有族性地理思想;同期日文中称呼中国时“支那”的用法增多,且意义逐渐转变,至明治维新,受西方文献的影响,始有支那本部等译法,日本学者逐渐展布相关概念和分类体系,对以前所持的华夷秩序观进行转换,继续建构日本中心主义的同时,对中国诸部重新分类,并逐渐突出“支那本部”即为“支那”的观念。这为日本扩张主义者利用,成为其分裂中国的指导观念。“支那本部”概念与中国历史和现实不符,所以中国学者或批判、改造或抛弃这一概念。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