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清季士人的察弊、治心与济世——以《治心免病法》传阅为中心

蒋建国 汪宁宁

引用本文: 蒋建国 汪宁宁. 清季士人的察弊、治心与济世——以《治心免病法》传阅为中心[J]. 学术月刊, 2024, 56(8): 170-186. shu
Citation:  JIANG Jianguo.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piritual Healing and Crisis Rescue of the Schola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entered on the Dissemination and Reading of Chihhsin Mien Ping Fa[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8): 170-186. shu

清季士人的察弊、治心与济世——以《治心免病法》传阅为中心

    作者简介: 蒋建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上海200433);汪宁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代报人社会交往史研究”(22BXW005)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K25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piritual Healing and Crisis Rescue of the Schola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entered on the Dissemination and Reading of Chihhsin Mien Ping Fa

  • CLC number: K25

  • 摘要: 甲午之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译介的《治心免病法》一书在清季读者中引发了关于“国家身体”的想象和感知。经由士人之间错综的交往网络,《治心免病法》的传播与阅读带来了思想及观念的流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意义论争,对读者产生了深刻影响。戊戌前后,该书因契合晚清士人“挽劫救国”的诉求,成为吁求变法,追求社会进步的思想资源。士人对《治心免病法》的阐释多使用“附会”方法,文本与概念经历“转译之转译”,意趣万殊。总的来看,该书经历了“知识书”“启蒙书”“思想书”的递进阐释。“治心免病”之论为时人融通中西、解决体用之难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在士人眼中,往往将一己之病与国家危亡相联系。这一话语上承传统“疗疾救国”体系,下启清季“生病的中国”等相关论述。“治心免病”隐喻以一种内在超越的方法实现对外在之“体”的征服,通过祛病除疴来挽救危局。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218
  • HTML全文浏览量:  4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清季士人的察弊、治心与济世——以《治心免病法》传阅为中心

    作者简介:蒋建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上海200433);汪宁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代报人社会交往史研究”(22BXW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甲午之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译介的《治心免病法》一书在清季读者中引发了关于“国家身体”的想象和感知。经由士人之间错综的交往网络,《治心免病法》的传播与阅读带来了思想及观念的流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意义论争,对读者产生了深刻影响。戊戌前后,该书因契合晚清士人“挽劫救国”的诉求,成为吁求变法,追求社会进步的思想资源。士人对《治心免病法》的阐释多使用“附会”方法,文本与概念经历“转译之转译”,意趣万殊。总的来看,该书经历了“知识书”“启蒙书”“思想书”的递进阐释。“治心免病”之论为时人融通中西、解决体用之难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在士人眼中,往往将一己之病与国家危亡相联系。这一话语上承传统“疗疾救国”体系,下启清季“生病的中国”等相关论述。“治心免病”隐喻以一种内在超越的方法实现对外在之“体”的征服,通过祛病除疴来挽救危局。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