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司法公正的象征建构:在认知与规范之间

陈洪杰

引用本文: 陈洪杰. 司法公正的象征建构:在认知与规范之间[J]. 学术月刊, 2021, 53(6): 137-147. shu
Citation:  Hongjie CHEN.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Judicial Justice: Between Cognition and Norm[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6): 137-147. shu

司法公正的象征建构:在认知与规范之间

    作者简介: 陈洪杰,南京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江苏南京 210093) ;
  • 中图分类号: D9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Judicial Justice: Between Cognition and Norm

  • Available Online: 2021-06-21

    CLC number: D9

  • 摘要: 在以和谐与稳定为主的社会环境下,实用主义司法哲学强调的是一种结果导向的利益衡量方法。这种基于利益认同而塑造的公正幻象注定只能在利益相关方的认知期望之间形成短暂的共识,无法提供制度化的张力。在“终极价值个人化”的格局下,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获益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制度认同困境。从稳定社会期望的角度来看,“马锡五审判方式”最可称道之处在于其自发地建构出一种“把第三方置于期望担保人位置的机制”。这样一来,对符合规范之行为的期望,以及对这一期望的期望就不仅仅来自在场的利益相关人,而且也来自与实际争议利益无涉但是却有“代入感”的第三方及其背后象征的社会期望。由此,与实际上能够达成的有限共识相比,具有稳定性的期望得以建立。得益于第三方期望的制度化,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就不会对制度公正的假定产生质疑。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1443
  • HTML全文浏览量:  19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6-2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司法公正的象征建构:在认知与规范之间

    作者简介:陈洪杰,南京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 在以和谐与稳定为主的社会环境下,实用主义司法哲学强调的是一种结果导向的利益衡量方法。这种基于利益认同而塑造的公正幻象注定只能在利益相关方的认知期望之间形成短暂的共识,无法提供制度化的张力。在“终极价值个人化”的格局下,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获益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制度认同困境。从稳定社会期望的角度来看,“马锡五审判方式”最可称道之处在于其自发地建构出一种“把第三方置于期望担保人位置的机制”。这样一来,对符合规范之行为的期望,以及对这一期望的期望就不仅仅来自在场的利益相关人,而且也来自与实际争议利益无涉但是却有“代入感”的第三方及其背后象征的社会期望。由此,与实际上能够达成的有限共识相比,具有稳定性的期望得以建立。得益于第三方期望的制度化,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就不会对制度公正的假定产生质疑。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