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存在与速度

卓承芳 胡大平

引用本文: 卓承芳, 胡大平. 存在与速度[J]. 学术月刊, 2019, 51(10): 22-30. shu
Citation:  Chengfang ZHUO, Daping HU. Existence and Speed[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10): 22-30. shu

存在与速度—维希留与社会批判理论本体论视域的深化

    作者简介: 卓承芳,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 210046) ;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46) ;
  • 中图分类号: B5

Existence and Speed

  • Available Online: 2019-10-01

    CLC number: B5

  • 摘要: 海德格尔是“在”之追问的现代形而上学奠基者,技术−经济所导致的物的虚无性以及“在”之切近性消失乃是其中心问题。维希留基于速度对环境相对性和“在”之位移的历史分析打开了后海德格尔虚无主义批判新思路。在维希留看来,交通和通信技术发展至“实时”阶段,时空被还原为电磁波振动所代表的“时间−光”,“在”之此时此地性被消解,人成为“远程在场”,因此,我们必须提出“在世中”还是“在世外”的问题。在总体上,维希留通过存在与速度关系的追问,深化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本体论视域。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2
  • 文章访问数:  1951
  • HTML全文浏览量:  293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10-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存在与速度

    作者简介:卓承芳,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 210046)
    作者简介: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 海德格尔是“在”之追问的现代形而上学奠基者,技术−经济所导致的物的虚无性以及“在”之切近性消失乃是其中心问题。维希留基于速度对环境相对性和“在”之位移的历史分析打开了后海德格尔虚无主义批判新思路。在维希留看来,交通和通信技术发展至“实时”阶段,时空被还原为电磁波振动所代表的“时间−光”,“在”之此时此地性被消解,人成为“远程在场”,因此,我们必须提出“在世中”还是“在世外”的问题。在总体上,维希留通过存在与速度关系的追问,深化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本体论视域。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