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文学的“当代性”的思考

陈晓明

引用本文: 陈晓明.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文学的“当代性”的思考[J].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13-123.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08): 113-123. shu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文学的“当代性”的思考

  • 摘要: “历史终结”这种说法已经延续多年,甚至已被遗忘和超过。它曾经作为一项匆忙的理论讨论,在中国学界并未深入,在文学界则更流于表面。虽然经历过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的洗礼,但中国当代文学依然是以历史叙事为主导、以完整的编年结构体制为框架,在观念上和美学方法上,它还是受到现代性理念的支配。根源则是现代性的事业在中国当代并未完成,不管是在社会现实层面,还是在思想方法或美学想象方面,都属于现代性的体制。一方面,历史与现代性走到尽头;另一方面,文学在着力体味和表现这样的尽头时获得自己的时代坚实性。由此显现出文学的当代性与现代性是如此深地纠结在一起。这也促使我们去思考,今天的文学的当代性如何体现?是在与现代性博弈的语境中展开,还是另拓道路去发现,无疑是需要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3331
  • HTML全文浏览量:  25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文学的“当代性”的思考

摘要: “历史终结”这种说法已经延续多年,甚至已被遗忘和超过。它曾经作为一项匆忙的理论讨论,在中国学界并未深入,在文学界则更流于表面。虽然经历过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的洗礼,但中国当代文学依然是以历史叙事为主导、以完整的编年结构体制为框架,在观念上和美学方法上,它还是受到现代性理念的支配。根源则是现代性的事业在中国当代并未完成,不管是在社会现实层面,还是在思想方法或美学想象方面,都属于现代性的体制。一方面,历史与现代性走到尽头;另一方面,文学在着力体味和表现这样的尽头时获得自己的时代坚实性。由此显现出文学的当代性与现代性是如此深地纠结在一起。这也促使我们去思考,今天的文学的当代性如何体现?是在与现代性博弈的语境中展开,还是另拓道路去发现,无疑是需要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