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镜中灯——论中西艺术表征的摹仿再现与抒情表现

顾明栋

引用本文: 顾明栋. 镜中灯——论中西艺术表征的摹仿再现与抒情表现[J]. 学术月刊, 2023, 55(4): 140-150. shu
Citation:  Mingdong GU. The Lamp in the Mirror: Chinese and Western Mimeticism and Lyricism in Artistic Representa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4): 140-150. shu

镜中灯——论中西艺术表征的摹仿再现与抒情表现

    作者简介: 顾明栋,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访问讲席教授(上海 200240),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凯萨琳·西塞尔讲座教授;
  • 中图分类号: I0

The Lamp in the Mirror: Chinese and Western Mimeticism and Lyricism in Artistic Representation

  • Available Online: 2023-04-20

    CLC number: I0

  • 摘要: 在跨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研究中,有关艺术表征的本体论和方法论,中西方比较研究学者采用了这样一种做法,即将西方的摹仿与摹仿论跟中国的抒情传统与表现主义手法相比较,构建了一种二元对立范式。这一范式经过进一步阐发,产生了一种在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界拥有众多应和者、并对中西方的文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观点,即:西方文学艺术的主流是写实摹仿为基础的再现传统,而中国文学艺术是以抒情为基础的表现传统。这一观点究竟有多少合理性?其立足的二元对立范式是否能准确反映中西文艺发展的历史?是否能描述中西艺术表征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差异?中西有关摹仿与抒情的确切状况究竟怎样?本文从中西传统中选择两组对这些问题曾发表过看法的思想家,结合现代哲学家、理论家和学者对此问题的看法,对他们有关艺术表征的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在重新细读这些理论话语的基础上,审视中西艺术表征理论的异同,并借用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著名的“镜”与“灯”的比喻,提出“镜中灯”这一二元兼容的概念,试图为构建全球性美学的可能性提供一些看法。
    1. [1]

      顾明栋 . 论中西小说理论的哲学和美学根基.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27-138.

    2. [2]

      刘成纪 . 礼乐美学与传统中国. 学术月刊, 2021, 53(6): 171-182.

    3. [3]

      钟祥财 . 中西传统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 学术月刊, 2020, 52(3): 50-53.

    4. [4]

      马涛李卫 . 中西方传统经济思想特点的比较. 学术月刊, 2019, 51(2): 57-67.

    5. [5]

      高砚平 . 赫尔德论触觉:幽暗的美学.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30-139.

    6. [6]

      夏中义 . 论朱光潜“有思想的美学”.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22-133.

    7. [7]

      杨春时 . 论中华美学的诗学化特性. 学术月刊, 2019, 51(2): 144-151.

    8. [8]

      王元骧 . 关于推进“人生论美学”研究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7, 49(11): 99-134.

    9. [9]

      贺雪峰 . 论中国村庄结构的东部与中西部差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11-119.

    10. [10]

      彭国翔 . 儒家传统的静坐功夫论. 学术月刊, 2021, 53(5): 39-53.

    11. [11]

      刘旭光 . 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 重构康德美学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41-151.

    12. [12]

      王振复 . “解空第一”:僧肇《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的美学意蕴.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39-149.

    13. [13]

      李圣传 . 黄药眠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04-112.

    14. [14]

      郁振华 . 超克沉思传统:基础存在论方案之考察. 学术月刊, 2018, 50(11): 5-17, 44.

    15. [15]

      周东平姚周霞 . 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中罪观念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43-160.

    16. [16]

      李晓愚 . 论中国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28-141.

    17. [17]

      杨春时 . 作为礼物的艺术. 学术月刊, 2020, 52(9): 123-130.

    18. [18]

      秦光永 . 中西交融与华夷互动. 学术月刊, 2021, 53(4): 181-194.

    19. [19]

      姚文放 . 社会整体性的表征:卡勒“理论”的生产性. 学术月刊, 2020, 52(11): 142-149.

    20. [20]

      杨乃乔 .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上) ——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10-12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5
  • 文章访问数:  338
  • HTML全文浏览量:  69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3-04-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镜中灯——论中西艺术表征的摹仿再现与抒情表现

    作者简介:顾明栋,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访问讲席教授(上海 200240),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凯萨琳·西塞尔讲座教授

摘要: 在跨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研究中,有关艺术表征的本体论和方法论,中西方比较研究学者采用了这样一种做法,即将西方的摹仿与摹仿论跟中国的抒情传统与表现主义手法相比较,构建了一种二元对立范式。这一范式经过进一步阐发,产生了一种在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界拥有众多应和者、并对中西方的文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观点,即:西方文学艺术的主流是写实摹仿为基础的再现传统,而中国文学艺术是以抒情为基础的表现传统。这一观点究竟有多少合理性?其立足的二元对立范式是否能准确反映中西文艺发展的历史?是否能描述中西艺术表征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差异?中西有关摹仿与抒情的确切状况究竟怎样?本文从中西传统中选择两组对这些问题曾发表过看法的思想家,结合现代哲学家、理论家和学者对此问题的看法,对他们有关艺术表征的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在重新细读这些理论话语的基础上,审视中西艺术表征理论的异同,并借用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著名的“镜”与“灯”的比喻,提出“镜中灯”这一二元兼容的概念,试图为构建全球性美学的可能性提供一些看法。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