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反思互联网政治参与:代表性的视角

林奇富 殷昊

引用本文: 林奇富, 殷昊. 反思互联网政治参与:代表性的视角[J]. 学术月刊, 2020, 52(10): 77-88. shu
Citation:  Qifu LIN, Hao YIN. Reconsidering Interne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 Perspective of Representativeness[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10): 77-88. shu

反思互联网政治参与:代表性的视角

    作者简介: 林奇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吉林长春 130012) ;殷昊,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 130012) ;
  • 中图分类号: D6

Reconsidering Interne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 Perspective of Representativeness

  • Available Online: 2020-10-21

    CLC number: D6

  •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作为信息来源、沟通媒介和虚拟的公共空间,互联网为用户获取政治信息、培育政治观点并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极大便利。无论是网民线上讨论所产生的网络民意,还是网民通过线上手段与政府进行的互动,都对政府的公共决策发挥着日趋重要的影响。从代表性的视角看,网民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社会大众,将决定这一参与形式对公共决策的价值和意义。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网民无论在人口特征还是在政治态度上均无法较好地代表大众,且在重要政治态度上缺乏一致性。网民的这一代表性偏差可能削弱当下中国互联网政治参与对公共决策的积极作用。当前政府制定公共决策应从全局出发,审慎对待互联网政治参与,不可盲从网络民意。
  • 图 1  互联网用户的人口统计学代表性

    图 2  互联网用户对社会问题严重程度认知的代表性

    图 3  互联网用户对社会公平、再分配态度的代表性

    图 4  报纸读者户对社会公平、再分配态度的代表性

    表 1  总样本、网民子样本中社会公平与再分配态度的关系

    变量 总样本再分配支持度 网民子样本再分配支持度
    社会公平感 −0.156*** −0.170***
    (0.0203) (0.0298)
    性别 −0.0131 0.0374
    (0.0383) (0.0547)
    年龄 0.00961*** 0.0104***
    (0.00138) (0.00226)
    民族 −0.208*** −0.129
    (0.0703) (0.115)
    教育程度 −0.0279*** −0.0161
    (0.00853) (0.0106)
    家庭收入 −0.00751** −0.00852**
    (0.00296) (0.00398)
    党员 −0.00466 −0.0408
    (0.0660) (0.0851)
    户籍 −0.0520 0.0840
    (0.0456) (0.0614)
    报纸 −0.0258 −0.0167
    (0.0202) (0.0291)
    电视 0.0956*** 0.154***
    (0.0190) (0.0290)
    样本容量 10649 5011
    括号内为异方差稳健标准误 *** p<0.01, ** p<0.05, * p<0.1。
    下载: 导出CSV
  • 加载中
图(4)表(1)
计量
  • PDF下载量:  17
  • 文章访问数:  2232
  • HTML全文浏览量:  173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10-2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反思互联网政治参与:代表性的视角

    作者简介:林奇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吉林长春 130012)
    作者简介:殷昊,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作为信息来源、沟通媒介和虚拟的公共空间,互联网为用户获取政治信息、培育政治观点并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极大便利。无论是网民线上讨论所产生的网络民意,还是网民通过线上手段与政府进行的互动,都对政府的公共决策发挥着日趋重要的影响。从代表性的视角看,网民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社会大众,将决定这一参与形式对公共决策的价值和意义。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网民无论在人口特征还是在政治态度上均无法较好地代表大众,且在重要政治态度上缺乏一致性。网民的这一代表性偏差可能削弱当下中国互联网政治参与对公共决策的积极作用。当前政府制定公共决策应从全局出发,审慎对待互联网政治参与,不可盲从网络民意。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4)  表(1)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