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中国城市化道路之争的辨正—— 评贺雪峰、文贯中、张曙光的相关论著

简新华 曾卫

引用本文: 简新华, 曾卫. 中国城市化道路之争的辨正—— 评贺雪峰、文贯中、张曙光的相关论著[J]. 学术月刊, 2016, 48(11): 57-69.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11): 57-69. shu

中国城市化道路之争的辨正—— 评贺雪峰、文贯中、张曙光的相关论著

  • 摘要: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及其道路的是非功过的看法,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贺雪峰认为,中国城市化比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成功,中国“城市像欧洲”,无发展中国家都有的大规模贫民窟,而成功在于稳健的城市化道路具有极大优越性;(2)张曙光基本不同意贺雪峰的观点,指出其论述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有的不符合实际,认为中国城市化及其道路存在种种突出问题;(3)文贯中的看法几乎与贺雪峰完全相反,认为中国搞的是政府主导的外生型城市化,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造成“化地不化人”的“伪城市化”,导致真正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使得城市化蜕变为城市的自我现代化、城乡收入差的恶化。本文认为,这三位学者的看法都有正确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或者某些方面指出了中国城市化及其道路的是非功过,但都不全面、都不完全符合实际,甚至存在重大偏差,需要予以澄清,求得正确认识。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包括农民在内的城乡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分享了城市化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缺陷。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重工业优先的赶超战略的调整、市场作用的发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限制的冲破、现行农地制度的作用、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供给;问题和缺陷产生的原因则主要是与城市化紧密相关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和包括征用制度在内的土地制度的改革还没有完成,城市化道路有偏差,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特别艰巨、所需的资金数量庞大、短期难以筹集。根本出路是全面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稳妥合理有效地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的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3357
  • HTML全文浏览量:  17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中国城市化道路之争的辨正—— 评贺雪峰、文贯中、张曙光的相关论著

摘要: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及其道路的是非功过的看法,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贺雪峰认为,中国城市化比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成功,中国“城市像欧洲”,无发展中国家都有的大规模贫民窟,而成功在于稳健的城市化道路具有极大优越性;(2)张曙光基本不同意贺雪峰的观点,指出其论述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有的不符合实际,认为中国城市化及其道路存在种种突出问题;(3)文贯中的看法几乎与贺雪峰完全相反,认为中国搞的是政府主导的外生型城市化,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造成“化地不化人”的“伪城市化”,导致真正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使得城市化蜕变为城市的自我现代化、城乡收入差的恶化。本文认为,这三位学者的看法都有正确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或者某些方面指出了中国城市化及其道路的是非功过,但都不全面、都不完全符合实际,甚至存在重大偏差,需要予以澄清,求得正确认识。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包括农民在内的城乡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分享了城市化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缺陷。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重工业优先的赶超战略的调整、市场作用的发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限制的冲破、现行农地制度的作用、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供给;问题和缺陷产生的原因则主要是与城市化紧密相关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和包括征用制度在内的土地制度的改革还没有完成,城市化道路有偏差,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特别艰巨、所需的资金数量庞大、短期难以筹集。根本出路是全面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稳妥合理有效地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的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