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论《走出盆地》与历史的互文性及其现实主义品格

于树军

引用本文: 于树军. 论《走出盆地》与历史的互文性及其现实主义品格[J]. 学术月刊, 2024, 56(4): 159-167. shu
Citation:  YU Shujun. The Intertextuality with History and Realistic Spiritual Character of Out of the Basin[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4): 159-167. shu

论《走出盆地》与历史的互文性及其现实主义品格

    作者简介: 于树军,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境遇研究”(19BZW012)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I206

The Intertextuality with History and Realistic Spiritual Character of Out of the Basin

  •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周大新的长篇小说《走出盆地》通过描绘农村女青年邹艾从逃离家乡到被迫返乡、从创业再到失败的辛酸历程,揭示了当代农民长期遭受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与当代农村社会发展变迁存在互文性的《走出盆地》,可谓当代农民青年苦难、挣扎的心灵史的记录。同时,小说还关注了1980年代城市青年知识分子的出路难题与生存困境,触及了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性、思想观念的急遽变异及其背景动因。探究小说《走出盆地》与社会历史的互文性及其现实主义品格,有助于重审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复杂境遇与文学史意义。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1106
  • HTML全文浏览量:  46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走出盆地》与历史的互文性及其现实主义品格

    作者简介:于树军,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境遇研究”(19BZW01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周大新的长篇小说《走出盆地》通过描绘农村女青年邹艾从逃离家乡到被迫返乡、从创业再到失败的辛酸历程,揭示了当代农民长期遭受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与当代农村社会发展变迁存在互文性的《走出盆地》,可谓当代农民青年苦难、挣扎的心灵史的记录。同时,小说还关注了1980年代城市青年知识分子的出路难题与生存困境,触及了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性、思想观念的急遽变异及其背景动因。探究小说《走出盆地》与社会历史的互文性及其现实主义品格,有助于重审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复杂境遇与文学史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