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创造社、波西米亚与“普罗文学”

刘东玲

引用本文: 刘东玲. 创造社、波西米亚与“普罗文学”[J]. 学术月刊, 2019, 51(3): 140-150. shu
Citation:  Dongling LIU. Creation Society, Bohemia and Proletariat Literature[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3): 140-150. shu

创造社、波西米亚与“普罗文学”

    作者简介: 刘东玲,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徐州 221116) ;
  • 中图分类号: I206

Creation Society, Bohemia and Proletariat Literature

  • Available Online: 2019-03-01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创造社早期具有鲜明的艺术先锋性,“个性主义”与“浪漫主义”是其反叛传统与社会的精神来源。他们非主流、边缘知识分子文艺群落的生存方式,具有流散性的波西米亚特点。波西米亚文艺群落,由于其本身的不稳定性与流动性,在时代激变中极易转向激进知识分子。创造社核心人物郭沫若、成仿吾等于“国民革命”时期积极投身时代政治,初步接受无产阶级文学观,成为文艺界的政治先锋。自20年代末创造社倡导“普罗文学”运动,到“左联”成立,普罗文学吸引了大量激进青年知识分子对革命文学的兴趣。普罗作家共有的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批判精神,对乌托邦理想主义的追求,这种生存体验均对这一个群落性的知识分子具有重要影响。他们文学写作呈现出的左翼倾向性(激进化的左翼政治书写),以及“普罗文学”时期依旧浓郁的个人浪漫主义色彩,成为普罗文学书写时代的特点。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2767
  • HTML全文浏览量:  352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3-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创造社、波西米亚与“普罗文学”

    作者简介:刘东玲,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 创造社早期具有鲜明的艺术先锋性,“个性主义”与“浪漫主义”是其反叛传统与社会的精神来源。他们非主流、边缘知识分子文艺群落的生存方式,具有流散性的波西米亚特点。波西米亚文艺群落,由于其本身的不稳定性与流动性,在时代激变中极易转向激进知识分子。创造社核心人物郭沫若、成仿吾等于“国民革命”时期积极投身时代政治,初步接受无产阶级文学观,成为文艺界的政治先锋。自20年代末创造社倡导“普罗文学”运动,到“左联”成立,普罗文学吸引了大量激进青年知识分子对革命文学的兴趣。普罗作家共有的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批判精神,对乌托邦理想主义的追求,这种生存体验均对这一个群落性的知识分子具有重要影响。他们文学写作呈现出的左翼倾向性(激进化的左翼政治书写),以及“普罗文学”时期依旧浓郁的个人浪漫主义色彩,成为普罗文学书写时代的特点。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