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儒家“情性”观简释

陈伯海

引用本文: 陈伯海. 儒家“情性”观简释[J]. 学术月刊, 2021, 53(9): 151-158. shu
Citation:  Bohai CHEN. An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View of “Sentiment and Disposi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9): 151-158. shu

儒家“情性”观简释

    作者简介: 陈伯海,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200235) ;
  • 中图分类号: I0

An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View of “Sentiment and Disposition”

  • Available Online: 2021-09-20

    CLC number: I0

  • 摘要: 情性问题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与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紧相关联的。自孔孟原儒起,将社会道德规范建立在人的情感生命的基础之上,并经由情感活动以探求人的本性乃至“天命”所存,构成两千余年儒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虽亦呈现为不同的形态与争议。这一高扬情感生命及其“形上”追求的取向,与西方主流学术观点存在明显差异。经批判性反思与现代阐释之后,可用以丰富并提升人们对自我精神生活的体认。而由其所开发出来的“致中和”的理念,更可用为协调当今世界各种社会矛盾乃至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思想依据,值得重视并予以大力倡扬。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1317
  • HTML全文浏览量:  25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9-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儒家“情性”观简释

    作者简介:陈伯海,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上海200235)

摘要: 情性问题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与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紧相关联的。自孔孟原儒起,将社会道德规范建立在人的情感生命的基础之上,并经由情感活动以探求人的本性乃至“天命”所存,构成两千余年儒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虽亦呈现为不同的形态与争议。这一高扬情感生命及其“形上”追求的取向,与西方主流学术观点存在明显差异。经批判性反思与现代阐释之后,可用以丰富并提升人们对自我精神生活的体认。而由其所开发出来的“致中和”的理念,更可用为协调当今世界各种社会矛盾乃至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思想依据,值得重视并予以大力倡扬。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