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释忧

陈少明

引用本文: 陈少明. 释忧[J]. 学术月刊, 2016, 48(10): 30-35.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6, 48(10): 30-35. shu

释忧

  • 摘要: 情感伦理是儒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乐以忘忧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从对忧的意识结构分析可以看到,忧本质上具有指向未来的意义,是一种折射生命本质的意识。儒家区分了两种忧,即私忧与公忧。去私忧与怀公忧,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互相补充。去私忧是觉悟,怀公忧则是承担,两者共同指向更高的精神境界。与存在主义相比,儒家对忧的关注,并非想赋予其本体意义。忧是一种重要而负面的生命情态,儒家的去忧正是对这种精神沉沦状态的一种拯救。而在强调个人自身解忧的同时,儒家的“忧道不忧贫”,正是表达对公共价值、对他人特别是弱者释忧解困的伦理关怀。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3349
  • HTML全文浏览量:  12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释忧

摘要: 情感伦理是儒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乐以忘忧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从对忧的意识结构分析可以看到,忧本质上具有指向未来的意义,是一种折射生命本质的意识。儒家区分了两种忧,即私忧与公忧。去私忧与怀公忧,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互相补充。去私忧是觉悟,怀公忧则是承担,两者共同指向更高的精神境界。与存在主义相比,儒家对忧的关注,并非想赋予其本体意义。忧是一种重要而负面的生命情态,儒家的去忧正是对这种精神沉沦状态的一种拯救。而在强调个人自身解忧的同时,儒家的“忧道不忧贫”,正是表达对公共价值、对他人特别是弱者释忧解困的伦理关怀。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