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韩昇 蒙海亮

引用本文: 韩昇, 蒙海亮.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J].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28-140.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10): 128-140. shu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 摘要: 北魏皇族后裔元威的父系遗传单倍型为C3b-F1756,是一种高频分布于外贝加尔- 蒙古高原东部的遗传类型。考虑到拓跋鲜卑部众在颅骨形态特征以及母系遗传关系上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居民也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研究认为拓跋部起源于外贝加尔- 蒙古高原东部地区。这点由松嫩平原土著考古文化和居民类型在东汉时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能体现,这一变化与外贝加尔地区居民南下有关,其主体人群极有可能就是史书所记载的鲜卑。对于学界主流的“拓跋鲜卑嘎仙洞起源说”,因该遗址不像周边任何一种考古文化的发源地,加上其被“发现”的过程疑点重重,因而认为“嘎仙洞”不大可能是拓跋部发源地,拓跋部的兴起与北亚人群从外贝加尔地区南下呼伦湖的迁徙有关。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8
  • 文章访问数:  3601
  • HTML全文浏览量:  26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摘要: 北魏皇族后裔元威的父系遗传单倍型为C3b-F1756,是一种高频分布于外贝加尔- 蒙古高原东部的遗传类型。考虑到拓跋鲜卑部众在颅骨形态特征以及母系遗传关系上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居民也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研究认为拓跋部起源于外贝加尔- 蒙古高原东部地区。这点由松嫩平原土著考古文化和居民类型在东汉时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能体现,这一变化与外贝加尔地区居民南下有关,其主体人群极有可能就是史书所记载的鲜卑。对于学界主流的“拓跋鲜卑嘎仙洞起源说”,因该遗址不像周边任何一种考古文化的发源地,加上其被“发现”的过程疑点重重,因而认为“嘎仙洞”不大可能是拓跋部发源地,拓跋部的兴起与北亚人群从外贝加尔地区南下呼伦湖的迁徙有关。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