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治理”替代“代表”?

杨雪冬 闫健

引用本文: 杨雪冬, 闫健. “治理”替代“代表”?[J]. 学术月刊, 2020, 52(3): 59-67. shu
Citation:  Xuedong YANG, Jian YAN. Governance Edging out Representa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3): 59-67. shu

“治理”替代“代表”?—对中国人大制度功能不均衡的一种解释

    作者简介: 杨雪冬,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032) ;闫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32) ;
  • 中图分类号: D6

Governance Edging out Representation?

  • Available Online: 2020-03-01

    CLC number: D6

  •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代议制在中国的实现形式。代表功能是人大合法性的首要来源,但是在现有治理框架下,执政党要求人大承担更为具体的治理责任,这就为各级人大选择性运用其法定功能提供了机会。执政党与人大间这种“调控−适应”互动的结果就是人大制度功能发挥的不均衡,治理功能某种程度上优先于代表功能。由此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各级人大均面临着代表性不足的挑战。另一方面,人大通过参与执政党主导的国家治理过程,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代表性不足可能引发的潜在政治参与问题。然而,随着社会利益的多样化、分散化和个体化,如何通过人大制度的完善来回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提升社会利益的整合水平,将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回应的重要挑战之一。
  • 图 1  调控−适应模式

  • 加载中
图(1)
计量
  • PDF下载量:  25
  • 文章访问数:  2338
  • HTML全文浏览量:  280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03-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治理”替代“代表”?

    作者简介:杨雪冬,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032)
    作者简介:闫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32)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代议制在中国的实现形式。代表功能是人大合法性的首要来源,但是在现有治理框架下,执政党要求人大承担更为具体的治理责任,这就为各级人大选择性运用其法定功能提供了机会。执政党与人大间这种“调控−适应”互动的结果就是人大制度功能发挥的不均衡,治理功能某种程度上优先于代表功能。由此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各级人大均面临着代表性不足的挑战。另一方面,人大通过参与执政党主导的国家治理过程,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代表性不足可能引发的潜在政治参与问题。然而,随着社会利益的多样化、分散化和个体化,如何通过人大制度的完善来回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提升社会利益的整合水平,将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回应的重要挑战之一。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1)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