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民国时期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和语言政策

菅志翔 马戎

引用本文: 菅志翔 马戎. 民国时期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和语言政策[J]. 学术月刊, 2024, 56(12): 177-199. shu
Citation:  JIAN Zhixiang. Policies regarding Minority Education and Languag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2): 177-199. shu

民国时期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和语言政策

    作者简介: 菅志翔,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浙江杭州310030);马戎,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100084)。
  • 中图分类号: K25

Policies regarding Minority Education and Languag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CLC number: K25

  • 摘要: 中国的中央政权和主流社会非常重视建立统一的文化体系和社会伦理秩序,以此维持社会整体凝聚力和共同行为规范。汉语文与其承载的中华文化经典成为对广大民众和边疆“蛮夷”施行“教化”并建立政治—文化认同的主要载体。中华民国(1912—1949年)是中国近代从传统帝制走向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转型期。有关民国政府在边疆地区推行的教育制度和语言政策,统一学制、加强国家通语教育、培育“国族”认同和国民道德精神是民国边疆教育的主线的讨论尤为必要。在政府文件和各地教育发展的纷杂信息中梳理政府机构与民间人士在教育领域的“耕耘”足迹,是当前相关研究的努力方向。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
  • 文章访问数:  478
  • HTML全文浏览量:  8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民国时期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和语言政策

    作者简介:菅志翔,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浙江杭州310030);马戎,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 中国的中央政权和主流社会非常重视建立统一的文化体系和社会伦理秩序,以此维持社会整体凝聚力和共同行为规范。汉语文与其承载的中华文化经典成为对广大民众和边疆“蛮夷”施行“教化”并建立政治—文化认同的主要载体。中华民国(1912—1949年)是中国近代从传统帝制走向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转型期。有关民国政府在边疆地区推行的教育制度和语言政策,统一学制、加强国家通语教育、培育“国族”认同和国民道德精神是民国边疆教育的主线的讨论尤为必要。在政府文件和各地教育发展的纷杂信息中梳理政府机构与民间人士在教育领域的“耕耘”足迹,是当前相关研究的努力方向。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