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奇闻异事,罔不毕录”:上海“城”的移动

黄旦

引用本文: 黄旦. “奇闻异事,罔不毕录”:上海“城”的移动[J]. 学术月刊, 2017, 49(10): 141-161.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10): 141-161. shu

“奇闻异事,罔不毕录”:上海“城”的移动

  • 摘要: 立足于媒介与城市的互为构成,考察初期《申报》“耳目所周”所指向的上海,研究发现:与其自身创办背景、性质、目的、对象及报纸人员构成相关,《申报》所经验的上海,是以“各国通商”以后的“上海”为基本视角,以“租界上海”统领所有,并由此聚焦于两个方面:第一,《申报》把上海的城市性确定为“贸易之场”“中华一大码头”,从而消解了其原有的政治和文化意义,“上海”变为一个单向度的商业性城市。第二,以“出奇异便工力眩耀人之耳目”的“愈矜奇”,为上海城市文化定下基调,以展示其采用西方文明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申报》通过“奇闻异事,罔不毕录”的运作,宣告了上海老城厢的衰落和上海黄浦滩的崛起,在悄无声息中“移动”了“上海”,上海被重新“上海化”,铸刻下新的上海文化和记忆,而且它所创建的“媒介地方”也成为了此后上海的记忆。由此,从媒介与地方相互运作的角度,上海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对目前上海及其记忆以及媒介所起的作用,有一个重新质疑和反思。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3597
  • HTML全文浏览量:  31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奇闻异事,罔不毕录”:上海“城”的移动

摘要: 立足于媒介与城市的互为构成,考察初期《申报》“耳目所周”所指向的上海,研究发现:与其自身创办背景、性质、目的、对象及报纸人员构成相关,《申报》所经验的上海,是以“各国通商”以后的“上海”为基本视角,以“租界上海”统领所有,并由此聚焦于两个方面:第一,《申报》把上海的城市性确定为“贸易之场”“中华一大码头”,从而消解了其原有的政治和文化意义,“上海”变为一个单向度的商业性城市。第二,以“出奇异便工力眩耀人之耳目”的“愈矜奇”,为上海城市文化定下基调,以展示其采用西方文明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申报》通过“奇闻异事,罔不毕录”的运作,宣告了上海老城厢的衰落和上海黄浦滩的崛起,在悄无声息中“移动”了“上海”,上海被重新“上海化”,铸刻下新的上海文化和记忆,而且它所创建的“媒介地方”也成为了此后上海的记忆。由此,从媒介与地方相互运作的角度,上海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对目前上海及其记忆以及媒介所起的作用,有一个重新质疑和反思。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