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掠夺与归还:西方争议性遗产的伦理困境

冯莎 张志培

引用本文: 冯莎, 张志培. 掠夺与归还:西方争议性遗产的伦理困境[J].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86-199. shu
Citation:  Sha FENG, Zhipei ZHANG. Plunder and Return: Colonial-era Artifacts as Contested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ir Ethical Predicament[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11): 186-199. shu

掠夺与归还:西方争议性遗产的伦理困境

    作者简介: 冯莎,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助理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张志培,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助理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
  • 中图分类号: K85

Plunder and Return: Colonial-era Artifacts as Contested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ir Ethical Predicament

  • Available Online: 2021-11-20

    CLC number: K85

  • 摘要: 殖民地文物归还事件引发的争议揭示了去殖民化进程的困境。“归还”被期待生成新的关系伦理,但其认知与行动都基于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伦理,未能关照殖民主义文物占有的神话学经验,遮蔽了物伦理的政治性与异质性;而将物权伦理作为“普世伦理”正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结果。维护物权伦理的物的知识巩固了对文物的祛魅与分裂,使文物即便归还,也仍需“神圣”博物馆赋能,有悖于“恢复原状”的假设。以物为主体/物质化的伦理考察有助于突破物权伦理的普世意识,建立起对普遍困境的反身性思考。作为争议性文化遗产的殖民地文物及其归还事件应作为生产性的实践,激发去殖民化的知识反思。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1022
  • HTML全文浏览量:  21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11-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掠夺与归还:西方争议性遗产的伦理困境

    作者简介:冯莎,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助理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作者简介:张志培,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助理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 殖民地文物归还事件引发的争议揭示了去殖民化进程的困境。“归还”被期待生成新的关系伦理,但其认知与行动都基于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伦理,未能关照殖民主义文物占有的神话学经验,遮蔽了物伦理的政治性与异质性;而将物权伦理作为“普世伦理”正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结果。维护物权伦理的物的知识巩固了对文物的祛魅与分裂,使文物即便归还,也仍需“神圣”博物馆赋能,有悖于“恢复原状”的假设。以物为主体/物质化的伦理考察有助于突破物权伦理的普世意识,建立起对普遍困境的反身性思考。作为争议性文化遗产的殖民地文物及其归还事件应作为生产性的实践,激发去殖民化的知识反思。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