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本质及其理论的政策含义

刘晓欣 刘骏民

引用本文: 刘晓欣, 刘骏民. 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本质及其理论的政策含义[J]. 学术月刊, 2020, 52(12): 42-56. shu
Citation:  Xiaoxin LIU, Junmin LIU. The Operation Mode, Ess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 of Fictitious Economy[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12): 42-56. shu

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本质及其理论的政策含义—马克思逻辑的历史延伸

    作者简介: 刘晓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天津 300071) ;刘骏民,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天津 300071) ;
  • 中图分类号: F06

The Operation Mode, Ess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 of Fictitious Economy

  • Available Online: 2020-12-21

    CLC number: F06

  • 摘要: 本文在梳理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争议的基础上,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于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的基本共识,并归纳了马克思虚拟资本概念下虚拟经济内涵的争议与共识。虚拟经济具有三大市场特征:强调心理预期的资本化定价、追逐货币利润的最大化、独特“单一非对称性”的运行方式。由此构建的虚拟经济的三大理论模型包括:虚拟经济自我膨胀和收缩机制模型、货币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动关系模型、货币中性与非中性共存经济模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析框架是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逻辑的延伸,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方法具象化的表现。在此分析框架下,揭示了自20世纪70年代来美国经济结构量变所带来的质变,并可提供一些新的政策措施。
  • 图 1  虚拟经济的正弦周期

    表 1  1960—2017年美国国际收支状况表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经常项目金融项目年份经常项目金融项目年份经常项目金融项目
    19602825−180519802318−249322000−403450478392
    19613821−283319815029−284632001−389689402037
    19623387−22621982−5537−328252002−450797502673
    19634414−40531983−38691210252003−518744540586
    19646823−59171984−94344756732004−631591542226
    19655430−49741985−118155994802005−745234714073
    19663031−36601986−1471761166022006−805964825583
    19672584−23781987−1606551678052007−711035632850
    1968611−10491988−1211531382612008−681389747069
    196939911181989−99487473942009−372521239386
    19702331−21101990−78969581242010−430698446411
    1971−14331121319912897438332011−444589525636
    1972−579676741992−51613939432012−426198448857
    19737140−44861993−84805792082013−349543403979
    197419614831994−1216121242372014−373800326836
    197518117−228331995−113567828382015−434598333155
    19764296−134291996−1247641344792016−451685377685
    1977−14336179851997−99487473942017−466246349191
    1978−1514351451998−215062669652018−488472519556
    1979−285−253601999−2883652386032019−480226395549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www.bea.gov)。
    下载: 导出CSV
    1. [1]

      张琦 . 从《济贫法》之争看古典经济学的公平观. 学术月刊, 2025, 57(7): 67-78.

    2. [2]

      罗必良 . 利维坦:从农业到人工智能——技术政治经济学及其对人类文明存续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25, 57(7): 52-66.

    3. [3]

      姚大力 . 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文明多样性. 学术月刊, 2025, 57(7): 5-11.

    4. [4]

      惠春寿 . 罗尔斯差别原则的解放旨趣. 学术月刊, 2025, 57(7): 41-51.

    5. [5]

      李石杨刚 . 中国农村发展的度量指标——基于能力路径的研究. 学术月刊, 2025, 57(7): 94-101.

    6. [6]

      黄伟王旸陈钊 . 平等与效率的兼顾——《慈善法》的激励与分配效应. 学术月刊, 2025, 57(7): 79-93.

    7. [7]

      王逸帅 . 找回公众的参与权——一个超大城市公众立法参与的全域协同民主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5, 57(7): 102-116.

    8. [8]

      胡洁 . 社会心态:一种群体精神史的书写与阐释路径. 学术月刊, 2025, 57(7): 144-154.

    9. [9]

      许松影黄雄英 . 理性、制衡与统治:“国家作为机器”的意义和谱系. 学术月刊, 2025, 57(7): 129-143.

    10. [10]

      甘绍平 . 自然性与自主性:伦理规范生成的路径分野.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30.

    11. [11]

      周东平刘安迪 . 论中华条标传统的话语构建与创造性转化. 学术月刊, 2025, 57(7): 12-18.

    12. [12]

      夏寅 . “李生”·“二古”·“曼殊”:《荆生》事件的三位关系人. 学术月刊, 2025, 57(7): 155-165.

    13. [13]

      李忠民张剑光 . 入冥与升仙:画像砖所见两汉身后世界的双重想象. 学术月刊, 2025, 57(7): 190-202.

    14. [14]

      李兰 . 试论陶孟和对《新青年》的贡献——关于《新青年》同人分化重要细节. 学术月刊, 2025, 57(7): 166-178.

  • 加载中
图(1)表(1)
计量
  • PDF下载量:  18
  • 文章访问数:  4081
  • HTML全文浏览量:  279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12-2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本质及其理论的政策含义

    作者简介:刘晓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天津 300071)
    作者简介:刘骏民,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天津 300071)

摘要: 本文在梳理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争议的基础上,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于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的基本共识,并归纳了马克思虚拟资本概念下虚拟经济内涵的争议与共识。虚拟经济具有三大市场特征:强调心理预期的资本化定价、追逐货币利润的最大化、独特“单一非对称性”的运行方式。由此构建的虚拟经济的三大理论模型包括:虚拟经济自我膨胀和收缩机制模型、货币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动关系模型、货币中性与非中性共存经济模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析框架是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逻辑的延伸,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方法具象化的表现。在此分析框架下,揭示了自20世纪70年代来美国经济结构量变所带来的质变,并可提供一些新的政策措施。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1)  表(1) 相关文章 (14)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