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想象的理性

李立

引用本文: 李立. 想象的理性[J].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50-159. shu
Citation:  Li LI. Imaginative Rationality[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10): 150-159. shu

想象的理性—马克思美学体系中隐喻的认知维度

    作者简介: 李立,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 710127) ;
  • 中图分类号: B83

Imaginative Rationality

  • Available Online: 2019-10-01

    CLC number: B83

  • 摘要: 从美学角度审视,隐喻是马克思介入文艺问题的一种独特认知方式,同时也是后世学者探究马克思美学思想构成及其演进脉络的重要路径。以视觉隐喻、有机体隐喻、“基础−上层建筑”隐喻三大隐喻系统的复杂关联为表征,马克思美学思想既呈现出从特定文艺视域向社会历史视域的开放与转换,又呈现出社会历史视域中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交叠互通。马克思美学思想的阐释史表明,单一隐喻确具既显现又遮蔽事物特征的认知局限,因此只有从圆整的文本视野出发,坚持以“基础−上层建筑”隐喻为主导,同时进行多种隐喻的融合互释,才能实现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准确理解与全景观照。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2
  • 文章访问数:  1860
  • HTML全文浏览量:  28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10-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想象的理性

    作者简介:李立,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 710127)

摘要: 从美学角度审视,隐喻是马克思介入文艺问题的一种独特认知方式,同时也是后世学者探究马克思美学思想构成及其演进脉络的重要路径。以视觉隐喻、有机体隐喻、“基础−上层建筑”隐喻三大隐喻系统的复杂关联为表征,马克思美学思想既呈现出从特定文艺视域向社会历史视域的开放与转换,又呈现出社会历史视域中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交叠互通。马克思美学思想的阐释史表明,单一隐喻确具既显现又遮蔽事物特征的认知局限,因此只有从圆整的文本视野出发,坚持以“基础−上层建筑”隐喻为主导,同时进行多种隐喻的融合互释,才能实现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准确理解与全景观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