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中国社会学人的“本土化”意识与知识生产

范晓光

引用本文: 范晓光. 中国社会学人的“本土化”意识与知识生产[J]. 学术月刊, 2024, 56(1): 115-126. shu
Citation:  FAN Xiaoguang. The Consciousness of Indigenization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Chinese Sociologists[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1): 115-126. shu

中国社会学人的“本土化”意识与知识生产

    作者简介: 范晓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杭州310058)。
  • 基金项目: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基金“Understanding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through bid data”(G10120230297)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C91

The Consciousness of Indigenization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Chinese Sociologists

  • CLC number: C91

  • 摘要: “本土化”是中国社会学的时代之问。通过实证分析可发现,超过六成的社会学人对“本土化”持有积极正向评价,学术声望越高的学人对“本土化”越为开放和包容,高跨国学术资本者更强调社会科学概念和方法的相通性。此外,学人所熟知的理论家依次为经典学者、欧陆学者、本土学者和北美学者,而拥有港澳台地区或国外博士训练的学人对本土理论家的熟悉程度明显偏低。学术声望和学术权力对学人的中文论文数量和质量均产生显著正效应,跨国学术资本则在英文论文发表的作用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化”意识对学人的英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正效应。总之,社会学人在“本土化”态度上求同存异,在理论家偏好上注重经典,在知识生产上呈现“多重二元”。深入理解“本土化”意识在知识生产过程的作用,对建设和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启发性。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623
  • HTML全文浏览量:  14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中国社会学人的“本土化”意识与知识生产

    作者简介:范晓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浙江杭州310058)。
基金项目: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基金“Understanding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through bid data”(G10120230297)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本土化”是中国社会学的时代之问。通过实证分析可发现,超过六成的社会学人对“本土化”持有积极正向评价,学术声望越高的学人对“本土化”越为开放和包容,高跨国学术资本者更强调社会科学概念和方法的相通性。此外,学人所熟知的理论家依次为经典学者、欧陆学者、本土学者和北美学者,而拥有港澳台地区或国外博士训练的学人对本土理论家的熟悉程度明显偏低。学术声望和学术权力对学人的中文论文数量和质量均产生显著正效应,跨国学术资本则在英文论文发表的作用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化”意识对学人的英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正效应。总之,社会学人在“本土化”态度上求同存异,在理论家偏好上注重经典,在知识生产上呈现“多重二元”。深入理解“本土化”意识在知识生产过程的作用,对建设和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启发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